一個人,到底是結婚早一點更好,還是晚一些更好?其實並沒有標準的答案。
作為過來人的父母們,多數是贊成早結婚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一生怎麼都是過,如若一早就遇到了兩情相悅的人,雙方早一些確定關係,步入人生的正軌,之後彼此扶持,才更划算,也更輕鬆。
但身在局中的我們,即使遇到了他們口中令人豔羨的深情,心中往往也會缺少些安全感。總想著,是不是還能有些時間,用來填補這些擔憂。
確實,從理論上來說,一個人最適合結婚的年齡,一般是在二十五歲左右。這個時候結婚,不論從家庭和工作的兼顧,還是個體人生的規劃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節點”。
只是,像這幾類人,多數都會“晚婚”。卻,也不用惋惜。
責任感強的人一個人責任感強的人,不僅對自己,對感情有要求,有原則,對生活,對兩個人的將來,也總會很多主動的考慮。
成家之後,他會自覺地完成角色的轉換,主動地扛起,自己對家庭各方面人事的責任。同時,也會盡量要求自己,為了彼此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這樣的人,尤其是在戀愛過後,其實會把自己逼得挺緊的。
因為,對於結婚後需要面對和承擔的東西,他們早就明白。而為了更好地扛起這些責任,婚前,他們不僅會在伴侶的選擇上,懂得堅持,更對之後的生活,懂得提前制定目標,不斷激勵自己完成。
其實,“晚婚”也並非他們所願。不過是在這樣的堅持和努力中,雖然心態依舊,年齡卻不知不覺地翻了一輪。
追求獨立的人對於美好,人都有同樣的嚮往。不同的人之間的區別在於,有些人喜歡靠自己去獲得,有些人容易為感情迷了心,將自己的慾望,融於兩個人的感情之中。
顯然,前者所追求的獨立,相較後者,需要經歷的是一段更長的時光。他需要走過更長的路,讓自己的能力,在現實中一點點“變現”。
因而,“晚婚”這件事,似乎成為了這類人的家常便飯。
對於“依附式”婚姻,他們拒絕的態度常常毫不掩飾。因為他們深知,在任何一個家庭裡,無論互相之間的情感是否存續,是否濃郁,獨立,都是他們最大的底氣。
而且,這對於他們維護自己被愛的價值,保持一段感情的新鮮度和穩定度,也會起到很大的助力。
不願意將就的人不願意將就的人,主要表現在對感情伴侶的選擇,以及對自己人生的要求兩個方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導致他們“晚婚”的理由,是對上述兩方面契合度的一種執著。
在他們的情感之路中,很容易發現,他們的身邊或許不缺人追求示好,人生規劃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有條不紊地實現著。但他們的身邊的位置,卻總是空缺著。
這樣的人,可以理解為前兩類人的“結合”,他們千百般尋覓著的,是一個堪稱“靈魂伴侶”一般的存在。既能在現實的洪流中,與他們並肩而行,又能在內心的情感上,雙方間達到一種默契。
這樣的尋覓,當然不會太過容易。
這三類人“晚婚”,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一個人自律和擔當的“衍生品”。那之間倏忽而過的年齡,是他們為了未來感情,生活和家庭,作為基本保障的奮鬥。
當然,也是一個人對感情中缺乏安全感的自己,主動的“救贖”。
如果用這一點“晚”,能換來婚姻中的更多自信,幸福和恣意,比別人慢一點步入“正軌”,又有何妨。
正所謂,幸福這件事,爭的從來不是早晚,拼的也從來不是快慢。而是沉浸其中,由心而發的那份踏實與心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