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說話只是因為我們害怕沉默,所以我們會經常被一些沒用的廢話轟炸。但是,聰明的人極少喋喋不休,因為他們在說話之前通常會在腦子裡想清楚該不該說,該說什麼,該怎麼說,從而極大提高溝通的效率。
“三思而後言,”這是本週早些時候我對6歲的兒子利亞姆(Liam)說的話。說完我立刻就後悔了,因為我小時候也不喜歡父母跟我說這句話。但不管怎樣,現在我很慶幸當時我說了出來,因為利亞姆沒有敷衍地點點頭就跑去玩,而是停下來問了我一個有趣的問題:“在我說話之前,應該思考些什麼呢?”
當時,他的問題讓我有點措手不及,我告訴他,他應該經常問自己,他要說的話是真的、善意的或是有用的嗎。事後,他的問題讓我開始思考,是否還有更多的答案。作為成年人,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喜歡信口開河,這會給我們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壓力和焦慮。那麼,要想讓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時間更有成效、更有意義,我們在說話之前應該思考些什麼呢?
在過去的一週裡,我一直試圖透過收集聰明人在說話前問自己的問題,來更好地回答利亞姆的問題,以下一共有五點。
1. 我需要馬上說出這句話嗎?或許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些爭論是必要的,但還有很多爭論是可以避免的,我們越生氣或壓力越大,溝通技巧就越糟糕。當你感到壓抑或情緒崩潰時,作者詹姆斯·克萊爾(James Clear)建議先讓自己暫停一下,然後問問自己,你想說的話是否需要馬上說出來。我們本能的反應很少會是最好的反應。問問對方:“我們能不能等我想清楚了,再討論這個問題?”這樣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2. 我說的話可行嗎?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各種組織的導師,瑪麗娜·格萊斯曼(Marina Glazman)經常會給別人提供建議和反饋。她告訴我,在給出建議時,她總是問自己,她要說的話是否可行。
“你花時間幫諮詢者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樣才能逐漸建立起信任,”Glazman瑪麗娜·格萊斯曼解釋道。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一定要誠實點告訴別人你需要一些時間思考,這樣你就可以給他們一個更深思熟慮的答覆,這樣做絕對沒錯。
3. 他人是否承擔著為人所不知的壓力?我問蘋果(Apple)前人力資源總監丹尼斯•史密斯•楊(Denise Smith Young),她是如何以共情的方式與同事進行艱難對話的。她問了我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指向同一個主題:退一步想想其他人可能面臨的壓力。
在我們的個人和職業生活中,幸福千篇一律,而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我們沒有經歷別人的生活,但一定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苦衷。也許一位同事到DDL還沒有完成任務,是因為家裡的孩子生了重病。瞭解表面背後的故事,可能還有你不知道的更深層次的東西。
4. 我的話是會增加恐慌,還是會讓人平靜?疫情開始的時候,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Elizabeth Gilbert)身處澳大利亞,急切地想要飛回美國,所以她在Instagram輸入一連串的瘋狂的訊息,“我要抓住最後一次飛行機會離開這裡,這個世界太混亂了!但緊接著,她意識到這不是她想要表達的方式。所以她刪除了這些資訊,並寫了下面這句冷靜的話:“嘿,我要趕飛機了,我要提前回家。”
下次你感到有壓力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一下使用輕鬆戲謔的語言。就好像吉爾伯特所做的那樣,你可以選擇在某種情況下增加恐慌,或者給他人帶來平靜。
5. 我為什麼不多聽聽對方講話?這個問題來自我的朋友兼作家Niklas Goke。你不必一有機會就急於向對方給出答案,想想如果你停下來繼續聽,還能學到什麼。當我們想要和他人建立緊密的關係時,要給人們表達自己的空間,這樣我們就能更多地瞭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有時候,我們說話是因為我們害怕沉默,所以經常被一些沒用的廢話轟炸。我很感激我6歲的兒子利亞姆問我的問題,在說話前學會思考,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