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臘月十一,母親的生日;臘月十二,父親的生日。這兩個日子,已刻在我的腦海裡,溶在血液裡,永遠不會忘記。現在父母靜靜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但父母的養育之恩,卻似一棵常青樹深深地紮根於我的心中,多少往事湧上心頭。

上世紀50年代,國家窮,農村更窮。一般農村人家是不會供女兒上學的。但父母還是透過姥姥,把姐姐送到長治七老姨家繼續求學,讓一個農家女兒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60年代,父母勒緊褲帶供我讀書,我不負眾望,金榜題名,也走進了大學校門。

文革中父親蒙冤返村。70年代,我們家處在社會最低層,政治上受壓,經濟上受困,有望不到頭的感覺。就是在絕望中,父母一直為兒子們尋找希望,1972年,父母讓成績優秀但上學推薦無門的三弟跟隨表兄到外村中學當了一名代教,為的是邊教書邊學習,邊等待上學的機會。1973年,高中公開考試招生,三弟、四弟雙雙達線,但學校只錄取了成績名列前茅的三弟。父母四處託人找關係,費盡周折,最終讓三弟、四弟同時上了高中。父母所作的戰略性決斷,對四弟的人生帶來決定性影響。試想如果當年不上高中,哪有後來的發展?

70年代末,父親平反上班。轉眼到了退休年齡,按政策可有一子女頂班。當時二弟、四弟都是農村戶口,該誰去?父母把機會給了二弟。父母說,四弟年齡小,還有機會。果然,兩年後,四弟憑藉平時刻苦自學,參加高考數學單科成績優秀,加上又是高中畢業生,被公社選拔當了民辦教師,後又考上太谷師範,走出了農村。二弟沒上高中,責任不在父母,在那個年代,父母對所有的子女都一視同仁,最終把二弟、三弟、四弟都帶上了人生應有的生活軌道。這是父母憑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社會發展的客觀預測、準確把握而做出的審時度勢的英明決策。父母的功勞比天大。

父親退休後,為了家庭的生計,為了子女的前途,仍返聘於工作單位。衰弱的身體,簡陋的環境,繁重的工作,耗盡了父親生命的能量,不幸於1983年7月的一天,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再沒有醒來。從某種意義上講,父親是累死的。父愛重於山。父親生前沒有享過一天的福,走時沒有留下一句話,永遠是兒女們心中的遺憾和愧疚。

幾十年來,父親在外面上班,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在家。每天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還要挑燈做針線。所有的家事都是母親一人扛著,艱難的很。慶幸的是母親終於熬過了那含辛茹苦的日子,迎來了晚年的幸福生活。母親常說,一個人享了兩個人的福,有誰解其中味呢?

父母都已作古了,他們艱難的過去已成為歷史,我們今天溫馨的生活正是他們希望的延續。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今年我也70歲了,古稀之人易懷舊,懷舊首思父母恩。在父母生日之際,追思父母恩情,寄託兒子的無盡哀思。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層次高的人,通常不會有這三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