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莊子

自古以來,中國藝術有著「物我兩忘」的審美標準,它根植於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哲學思想。當我們欣賞一尊佛像,一方賞石,一幅畫作,常常會陷入「無我」的境地,遙想其時、其地、其人、其事,這片刻的縫隙,便是藝術欣賞的孤獨之境。孤獨對於世人而言,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心境,更是一種修養。享受孤獨,並非表象的離群索居,它更多的是內在的處世哲學,孤獨的深處是富足。

人生的富足,並不止於對物質的追崇。當我們學會接納孤獨,內心便擁有了碩碩的沉澱。它讓我們在疾弛的人生中,不斷的探索、解構、重塑,從而抵達生命的豐盈。也許有人會說,孤獨無異於寂寞,其實不然,蔣勳在《孤獨六講》一書中說:「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在喧囂繁雜的世界裡,做一個享受孤獨之人,在熙攘往來的追逐中,做一個清澈明朗之士。對生命慈悲,對藝術深情,對孤獨釋懷,感受日常的一幅畫、一杯茶、一件器物,安享生命的萬般滋味……

01

無 畏 孤 獨

對 生 命 慈 悲

古往今來,世人對生命本源的追尋從未停止。兩千多年前,莊子由對生命價值的追問,構想出一種人生至境:「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慎獨之人,內心一定是充盈而富足的,他們在與生命周旋的過程中,找到了安棲身心的寄寓,如孔丘之蘭、和靖之梅、東坡之竹、米芾之石……它們在中國文化裡,脫離了物質屬性的範疇,進階至精神層面的境界,端莊流麗,千百年來,給漂泊的靈魂以皈依。

02

不 懼 孤 獨

對 藝 術 深 情

藝術家內心的一隅孤獨,飽蘸深情,他們將此付諸筆端,滋生出令無數人共鳴的藝術。在這一點上,東西方是相通的。八大山人畫簡潔疏朗,奇崛變幻,一荷一鳥,都有著遒曲而立的姿態,儼然吟味孤獨的享受。梵高的內心是孤獨的,但他的心靈卻如向日葵般熾烈,亦如星空般閃爍。梵高把他對藝術的深情,轉化成了畫面上熱情洋溢的美,充滿激情,喜悅,壯麗。他們把自己的靈魂全部開啟展現給我們,無所保留,藝術的道路上,他們便不再孤獨。

03

知 味 人 生

對 孤 獨 釋 懷

生命裡的餘情,往往因為深湛的趣味而得到治癒。明代人陳繼儒有謂:「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在一方居室之內,留心於器,著意於物,自然能生出無窮的趣味,於此間,心無塵慮,目不染瑕,便可安頓一個獨處的閒暇時光。「松枝自是幽人筆,竹葉常浮野客杯」。或置虯松一本,以想濤聲;或飲美酒一杯,以添詩情;或點湖石一方,以接山林;或懸立軸一幅,以醒藝文。餘者,一臺一案,靜置三兩長物,案留幾本好書,疏疏朗朗,不覺姍姍動人。人生中的孤獨、荒寂、苦悶,便遁逃至遙遙夜空,與星辰同光。

傅雷說:「一個藝術家,永遠要保持赤子之心,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孤獨的,只有孤獨才能創造一個新的世界,讓這個新的世界去溫暖,安慰更多孤獨的人」。我想,對於世人來說,對生命慈悲,對藝術深情,對孤獨釋懷,便是那熠熠閃耀的赤子之心,如皓日當空,也似明月懸天,在無數的寒來暑往中,溫煦自己,也慰藉他人。

廳堂庭院 雅器擺件 !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冬天裡的睡蓮——怎樣美麗的女子,如他畫裡的睡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