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成年人的崩潰,就是從算了開始的。”

這是李誕在《奇葩說》第六季說的話。

這個感覺,在一些小說情節中經常看見。

有些看上去非常堅強的狠角色,最後的往往因為支撐的“那一口氣”洩了,一下子癱如爛泥。

而洩氣的表現,往往不是因為勁敵消失或信仰崩潰而失去人生目標,就是因為對認命放棄了自己。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句話是:“他不是放棄了希望,而是放棄了自己。”這大概就是李誕說的那就“算了”的含義。

而“算了”之後呢?

大機率就是“放縱”要開始了。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放縱不完全因為享樂,而是因為找不到一個“如果不這麼做,那要做什麼呢”的目標。

就說時間,一天24小時,如果睡覺和工作各佔據8小時,吃飯和交通再減去4小時,那剩下的4個小時幹什麼?

如果想不清楚這個問題,這些多出來的時間會流逝地毫無聲息,在沙發上一躺,電視已開,時間就已經轉鍾了。

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不同的“藥方”出來了,例如:

你要學會做人生規劃,瞭解一下“人生平衡九宮格”“平衡輪”;你要學會做目標管理,瞭解一下SMART原則……

其實,這些都沒錯。

但忽略了一個前提:知道怎麼做並不難,難得是知道“為什麼這麼做”。

上學的時候,或許是為了“能有個好成績”;

然後呢?

為了上個好大學;

然後呢?

為了有個好工作;

然後呢?

為了多賺錢;

然後呢?

……

這個問題如果一直追問下去,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把自問懵了。

​我相信這可能是每個人都有的一段的經歷,是不是就會在腦子裡出現一下,想不通,最後乾脆就不想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喬布斯一樣,總是能堅定得相信“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大多數時候,我們看不到那麼遠,只能看著眼前的事情,能做一件是一件。

韋伯說:“人是自我編織的意義之物的動物。”

這句話其實不太容易理解,翻譯地通俗點,大概就是:“你總得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意義。”

所以迷茫是常態,就好像每個人走路時,總需要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一樣。

只不過,在這個“看一看”的過程中,我們總還是能做點什麼,才不至於讓不安或焦慮霸佔全部時間。

1、可以減速,但不要完全停滯

記得上學的時候非常討厭,甚至害怕跑800米,僅僅是兩圈的操場,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那麼讓人非常難受。

上班以後,受周圍人的影響,慢慢開始學習跑步,從3公里、5公里、10公里到馬拉松,才知道,原來當初跑不下800米的最大原因,是“稍有不舒服就馬上停下”。

我第一次跑10公里是在一次十一假期,那時候幾個朋友約著一起去東湖夜跑。

當時我只是5公里的水平,只是想去湊湊熱鬧,結果就在我感覺自己的體力已經差不多的時候,朋友說“別停,慢慢跑, 再堅持2分鐘”,也許是人多,我也就硬著頭皮“撐”下去了。

腿很重,速度很慢,勉強跟著隊伍。

2分鐘過去了,朋友又說:“再跑一會,過了橋就返程了,別停。”

咬咬牙,看著不到200米的距離,又拖著往前跑。

那個時候我已經沒什麼其他的想法了,只是盯著腳下,數著呼吸,拖著步子往前跑著。

可是,就在開始返程往回跑的時候,我突然感覺沒那麼累了。

不知道身體習慣了,還是某個極限突破了,總之就在朋友的“誘導”下,我頭一次跑完了整整10公里,而且後面越來越輕鬆,越來越舒暢。

在那一次之後,我才知道,大多數跑步的人都有這麼一段體會:

只要扛過了“感覺很累”的那一段,後面就很輕鬆;相反,只要在“感覺很累”的時候停了,“累著”的疲累感不僅不會馬上消失,還會延續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我也是從這個時候愛上跑步的,特別是在壓力很大的時候。

感覺壓力很大,就去跑步,然後在感覺體力耗盡的過程中跟自己較勁,反覆跟自己說四個字:“只要不停”。

等到舒暢的感覺襲來,就會感覺“我贏了”。不是贏了具體什麼人,而是贏了心裡那個“放棄”的聲音。

2、不知道做什麼,就挑一件絕對不會白費的事

如果突然失去方向,但又不能完全停滯,等著時間白白浪費,那就選一件“不一定立馬有效,但肯定不會完全無效”的事情來做。

例如讀書,例如鍛鍊,例如給自己做一餐還不錯的飯菜,例如見一個你很欣賞的朋友,例如逛一家讓你放鬆的店……

如果有些時間是必須浪費的,那就浪費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看一看書,把思緒從自己的範圍中抽離出來。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讀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再小的故事也是。

前幾天我在公交車站,看到一則“徵婚啟事”,寫得很清楚,不僅交代了資產、學歷,還有姓名、年齡和手機號,就怎麼把一個“騙人需要的個人資料”貼出來,我覺得這人心太大。

一種說“看來是很著急結婚了”;

一種說“年輕人的迷惑行為太多,看不懂”;

一種說“這樣的條件還徵婚?這是騙子本人吧,等著誰上鉤呢”;

還有一種說“大概是父母貼的。”

藉著回覆聊了一會,果然,能體會當事人的人,基本也處於類似的被催婚狀態。

果然,再小的故事,我們也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狀態。

除了讀書,找人聊一聊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不在於對方給你多少建議,而在於,說著說著,有時候我們就能把自己說明白。

即便是一開始覺得“不知道如何開口”的事情,只要對面坐著人,慢慢說,都能理清楚。

找一件事做著,把自己從很喪的狀態中拉出來,你才會真地去思考“如何打起精神”,不是嗎?

寫在最後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同樣的,人生也沒有白過的時間,每一秒都會留下痕跡。

即便偶爾有迷茫,只要不洩氣,回頭都可以跟自己說: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凡是過往,皆為寶藏。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層次越低的男人,越愛對身邊的女人說這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