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和隨波逐流常常會不小心就成為我們的人生狀態,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如此。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的定位不準確,認知能力不夠亦或是行動力不足。作者Windy Liu 在《心智突圍》一書中幫助我們很到位地分析了這個原因,並給出了可行的方法論。
一、 準確定位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曾經無數次主動或者被動地幻想過自己的未來,比如小學作文課上的理想之說。科學家、醫生、警察、老師等等,其實這就是人生定位的一個萌芽狀態。
有目標才有方向,因此定位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交代。給自己一個起點和努力的方向。是人生的必修課。
兩個方向的定位都是有瑕疵的,一個是好高騖遠,所確立的目標不切合實際,完全脫離了自己的現實處境和條件;一個是人為地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框框內,跳脫不出去。總會無數次在心裡告誡自己,我不行,我基礎弱,機會少。對於某一個領域,我完全不懂,因此很難有成就。
自我設限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行為,甚至是有害的行為,它會壓制你的衝擊力和慾望,甚至會抵減你的實際能力。這是我們在人生定位中必須要解決的認知問題。
從頭開始,要關注腳下的路,注重每一步你邁出去的步伐。不要覺得那些是不經意的或者是根本沒那麼想走的。要從每一步中尋求和吸取到你成敗得失的地方,好好總結並加以改善,就是你進步的積累。
這裡面,不管是好的壞的,都要如此的。有總結才有進步,有回顧思考才有前行。
有句老話說的好,叫做不怕慢就怕站。意思是隻要你再前行,慢一點沒關係,但是你要原地不動,那就有問題了。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那些一直在前行的人,儘管有時候他們不那麼迅速,但是依舊會有一個很好的進度,而那些走走停停的人,最終走出去的路是有限的。
笨鳥先飛也是老祖宗給我們的人生道理。如果我在這裡領域有興趣,想有成就,那就兢兢業業地去做。搶在別人前面去做。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所以我們要付出比別人多的東西。才有可能得到我們想要得到的。
二、 改進你的認知,助力你成就自我
去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升你的認知能力。首先你要承認自己的認知能力有限並有改善的空間。
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多問多聞。不要故步自封,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探求世界的鑰匙。要知道未知的世界永遠是最多的。人類知識和認知領域的東西浩如煙海,我們在其中只是小小的一粒塵。
有學歷能力的人和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差別是巨大的,對於新東西的接受程度和轉化程度都是不一樣的。不要排斥,也不要拒絕,即便於你暫時無用,也要收藏和吸收以備用。
同時,在認知的提升方面,你還要多和周圍的人溝通。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次交流溝通的機會就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總是有些人在有些領域有優於你的長處,多於你的知識點,強於你的能力,為什麼不去溝通學習呢?你可以把跟人溝通交流視為一個最重要的認知改變的渠道。
三、 在心智突圍上要有一套好的方法
自律是個好東西。在人的心智突圍,認知提升上,這是一個很可貴的品質。沒有自律的人很難成事。而自律做的好的人,多數都會有所作為。
這個自律包括精神上的自律和物理上的自律。比如,你強迫自己按照自己的節律原則少吃一兩飯,少抽一支菸都是簡單的自律。這會讓你的精神感覺明顯不一樣。
有人會覺得物理自律非常簡單,我只要願意去做,做就好了。其實不然,真正做到嚴格的自律是很難的。比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每日四點鐘起床的習慣,延續了幾十年。你可能做到一天,一週,但是堅持幾十年,那就真的需要一點毅力了。
這個自律是絕對有好處的一個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實則對你個性的約束和成就是一種必然。在那個最無聊的時候,你約束自己不要放縱自己,時候就會收穫一種成功的喜悅和很好的精力獎賞。比如,你去一次夜店,和杯子裡本來半杯紅酒就好,你卻慢慢的來了三杯子,沒有意義。最主要是事後精力並不好。
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強化自己的心智是一項很內在的功夫,不必徵求和聽取每個人的意見。我們常常說“眾口鑠金”雖然有消滅之意,但是,在心智建設上,如果你耳朵太軟,其實也會一事無成。
別人總歸是別人的看法,他們有嘴可以說,但是你有腦就可以不聽,不被左右。因為你太自已別人的評價就會瞻前顧後,一事無成。因為其實,有興趣評價別人的人通常自己的事情處理的並不怎麼好。而且往往他們的評價並不一致。
最重要的方法論之一就是想到要做到。理想化的狀態往往是我們都明白事情的道理,但是僅僅停留在明白而已,並不能使其變成現實。能想到,且能做到是我們大多數人必須要突破的一個瓶頸。執行力,實踐能力才是我們最終要到達的那個地方。
四、 心智突圍要做好內心重建
在這一部分,你不妨選取一種中庸和淡薄的態度。這是我們古老哲學中最為經典的方法論。當你不知道是左還是右的時候,中庸一般是差不多的那個最好的路徑。
從生理和健康的角度講,很科學的東西蘊含在裡面,比如吃葷過多不好,但是也不能一點都不吃。這就是中庸。
心智建設中,太過激烈的改造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最好是有一個舒緩的過程,就是表面看上去沒那麼好,但也沒那麼不好,總體是積極向前的,那就行。
所謂淡薄表面看是一種無所追求的說教,其實是很有用的一種處世哲學。真正做到淡薄的境界,其實是一種最完美的心智。
《心智突圍》是你在人生路上避免彎路和直達目的地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