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碗粥,酸甜苦辣都在裡邊。今天筆者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生和養?究竟哪一個更重要。若非生活的苟且,誰又願意去捨棄孩子,遠走他鄉。奔波忙碌是為了碎銀幾兩,可是掙到錢不還是想擁有一個辛福家嗎?我希望透過筆者的真實故事,給一些遠走的打工父母一些啟示。
筆者今年大二了,小學時期寄宿在大姑家,初中時期寄宿在另一個姑姑家,高中時期比較獨立點,寄宿在姨家的空房子裡。我想談談自身的感受,小學時期是世界觀基礎時期,我每天面對的都是有父母接家庭。我害怕他們問:“為什麼你爸爸媽媽沒來接你”?大姑很勤勞,白天在醫院裡打掃衛生,晚上還要出去拾荒。我哪,自然而然晚上被要求一起。我當時是很不情願的,無奈大姑的逼迫,我也不懂為什麼要帶著那麼小的我。後來我發現了,因為有一些服裝店門口有紙板或者一堆瓶子時,大姑不好意思去拿,會讓我去拿。那些是老闆準備賣的,可是看我是個孩子,有時就會施捨給我。還有,一路上不少愛心人士看我可憐,會給我幾塊錢。至今我仍然記得一位阿姨給了我10元,那時候的10元老值錢了。
後來,長時間的遛街竄巷,碰到了同學,老師。當時我4年級,好傢伙。全年級都知道我是撿破爛的,都紛紛嘲笑我。好在我雖然面對同學自卑,可是和朋友卻很自信,我也有幾個比較好的夥伴。他們從來不嫌棄我,經常給我好吃的,好玩的,我的自卑得到很大的救贖。
每當過年,我經常哀求媽媽回來管我,不要去打工了。媽媽每次都說明年,可是明年過後又是明年。大姑家裡的兒子結婚了,嫂子特別看不起我,經常讓大姑他們把我趕走。好在大姑,大姑父是家裡經濟基礎,有話語權,我才被保了下來。大姑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哥,經常過來動不動揍我。我很害怕他,害怕到就好像是老鼠見了貓一樣。見到他我就躲避,可是同在屋簷下能躲避到哪裡哪?
後來,姑姑得了大病,不能說話了。姑父眼睛也出問題了,就這樣我被暴力直接趕走。臨走時,姑姑哭的一塌塗地,那時候我不怨恨她了。我懂了,她一直讓我幹活就是為了讓我在這個家有價值,不礙眼。那天,我直接被趕走,什麼東西都沒有拿。好在也是初一上學期剛上完,沒必要書本要拿。
我當時求媽媽回來,不要再掙錢了,我缺失太多安全感和愛了。後來我被送到另一個姑姑,也就是小姑家裡。小姑家裡有兩個孩子,我和他們年齡相仿。我弟弟也在這裡,就這樣度過自己初中生活。媽媽經常給小姑寄很多錢,可是她對外說沒有寄一分錢,就為了突出她的偉大。每次聽到她說這些話,我只能憤憤不平。我的初中成績還不錯,一個女歷史老師經常看到我穿這幾件衣服,把他兒子的一些舊衣服偷偷給我。我很感動,平生第一次被外人感動。
憑藉好成績,進了縣城裡高中的重點班。這時剛好我的一個姨夫在縣城裡買房,然而他們在深圳工作,房子自然空閒出來,我這幾年就在這裡一個人度過。每當高中開學或放假時,所有東西都是自己一個人拿過去,拿回來。這時我的心已經麻木習慣了,不抱怨也不責怪父母。此時,我和媽媽的感情已經幾乎沒有了。就是我感受不到媽媽的痛苦和難受,沒有一點親情的意味。我們倆就只是轉賬,偶爾通通話。
到大學了,好在自己大了,學習比較好,受到正確價值觀引導。自己又比較喜歡讀書,理智許多。此時,開始認識到母親養我們不容易。可惜,我的弟弟卻完全不一樣。弟弟輟學早,初三沒上完就去媽媽那裡打工,經常和媽媽發生爭吵。“你為什麼不管我?”諸如此類這些話讓母親非常傷心。現在甚至打罵母親,和母親頂撞。我聽聞後經常訓斥他,可是在怎麼訓斥也沒用,他心裡認識不到媽媽偉大,再怎麼說也沒用。
我和弟弟就是一個很好的生養關係對比例子,我能認識到母親的偉大,可是他只是認為母親自私。但是我們兩人心裡都曾經有一個共識:我不想住別人家。無論怎麼樣,住親戚家始終是親戚家,很難融入。
掙錢是為了幸福,可是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哪?筆者認為幸福的定義不是擁有很多的錢,而是一個完整的家。寧可一家人貧窮,在一起吃窩窩頭都是香的。也不願意,你在外地打工寄錢給我,讓我一個人去買炸雞。有人可能說,沒有錢怎麼會供養你長大?那我需要用我一個好朋友例子來論述了。他父母都是農民,在家一年可能就存不了多少錢。上學的錢也是借的,大學時期選擇助學貸款。平時成績都是特別好,窮人孩子早當家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寒暑假自己掙學費,生活費。大學業餘時間當家教,基本實現經濟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