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大部分人都會在意識裡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努力改變現狀。可是大部分人會在潛意識裡去猶豫,去權衡自己努力還有用嗎?

信念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一旦自己猶豫的時候,開始動搖了,事情也往往向著自己所擔心的方向去發展,有一個叫做墨菲定律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為什麼會產生猶豫,意志力會發生動搖,我想大多數人是因為過去而對未來有了懷疑之心。之前大好的年齡都沒有做出成績,現在已經到中年了,基本已經大勢已定了,還能有所改變嗎?

捫心自問,這樣的心思幾乎每個中年人都會有那麼個年頭閃現過,很正常,不必要為有這樣的想法感覺到羞恥,認為自己心存雜念。這些都是自己必經的一個過程,正是有懷疑,所以才會更堅定。

在這裡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很多人認為人到中年,大好的年華已經過去了,那如果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是不是就只剩下數著日子苟延殘喘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過去一事無成的因素太多了,有名的姜尚姜子牙,在70歲之前也可以用一事無成來形容,一生貧苦潦倒,連妻子都嫌棄他,後來也不知道他出於何意,封神的時候封自己的妻子為掃把星。

後來聽說周文王愛才要招納天下的人才,於是在渭水河邊用直的魚鉤釣魚,這樣有悖常人的做法讓大家都覺得這個老者很怪。姜尚在此等候周文王,周文王和他對話之後大為讚賞,兩人同乘一輛車離開,並且尊稱姜尚為太師。

此後的結局我們就不多說了,周朝的建立以及姜尚的地位足以證明了,在他的後半生是何等的輝煌。

這裡我們就不得有疑問了,一個70歲的老大爺還能帶兵打仗,還能封王封侯?要知道在在之前的那70年時間裡,他可是賣酒酒酸了都沒人買,賣肉肉臭了都沒人去問,生活貧困潦倒,連妻子都和他離婚了。

這樣的境況足可以用一事無成來形容了吧?要不要放棄要不要就此認命呢?如果這有一些神話的色彩,我們凡人做不到,那麼在現實的生活中還真的有這樣一個人可作為我們的表率。

1963年有一個叫列文虎克的人發明了顯微鏡,成為了微生物學的先驅。在他年輕的時候除了愛磨放大鏡之外,幾十年如一日都在一個荷蘭的一座小城裡做德爾福特市政府管理員的差事,就類似於今天門衛。

在他中年的時候,也可以用一事無成來形容,讓人看不起的工作並沒有擊垮這個人的意志,最終也是在數十年如一日的打磨中成就了自己。

人和人智商的差別其實並不多,區別就在於能不能讓自己靜下來,專心地做一件事,在這件事上持續不斷的努力。

姜尚在遭遇貧賤的生活時並沒有放棄飽讀兵書戰策,文韜武略盡在自己的胸中,他所欠缺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列文虎克他剛開始也不知道自己能夠磨出顯微鏡。

他只是對磨鏡片有極其大的愛好,而且很能靜下心來,即使在最後獲得大家的認可時候也能做到寵辱不驚。當大家詢問他為什麼獲得成功的時候,他也只是伸出了自己磨鏡片的雙手,那就代表了一切。

至於我們當代的中年人確實面臨著很多壓力,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自己對自己的不滿意。我們的心很難靜下來,總是被過去,被未來困在那裡。

表面上我們認同人要努力,不管在哪個階段都不能自暴自棄,但在內心裡,在一次又一次的壓力中慢慢就喪失了這種信念。

我們變得急功近利,想要快速去擁有一些東西,想快速成就自己。在這個到處追求快節奏的今天我們的心已經亂了,這才是迷茫產生的原因所在。

一箇中年人一事無成,與其迷茫努力還有沒有用,不妨先讓自己的心沉下來,先做好當下。佛祖曾經也說過一句話:“心繫當下,由此安詳”。做好當下的事便讓自己得到了內心的平靜。

而未來不正是由當下一點點產生的嗎?一個人一旦有了靜的功夫,能夠定下心來, "靜能生慧,慧能生智。"有了明確的方向,努力自然是必須的。

一事無成不能就此否認自己能力不行,天下沒有庸才,只有放錯地方的人才。人到中年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經歷,也能夠判斷出自己發展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去努力怎能沒有意義呢?

儒家有這一句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真誠地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變、不變換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就都達到中正之道,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成功。

人到中年不怕一事無成,就怕一事無成還不去想,不去尋找自己發展的方向,不去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切都是在混沌的迷茫中,那樣也就沒有必要努力了。

反之不困於之前的一事無成,有明確的方向,堅定的信念,努力就格外重要。年齡也只是代表了故去逝去的歲月,並不能代表自己的未來就沒有希望。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回憶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