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兒童只有自己創造,才能獲得真知。——皮亞傑

一、家長能教會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美國經典兒童電影《小鬼當家3》,有這樣一個鏡頭:小主人公亞歷克斯發燒了,躺在床上不願動,可是他答應了要去給鄰居修草坪,可以換一輛遙控小汽車。

他試著和媽媽談判:生病沒法幹活,希望媽媽能給他買一輛。可是媽媽果斷拒絕了亞歷克斯的要求,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亞歷克斯經過思索後,清醒的認識到:如果他不幹活,媽媽也不會給他買小汽車。

最後,他還是拖著帶病的身體,給鄰居修剪草坪,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遙控車。在這個過程中,亞歷克斯還學會了,如何和古板的鄰居打交道,關鍵他明白一個道理:遇到問題,要學會自己思考解決的方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中國家長對孩子不管什麼事,都是大包小攬,幾乎不讓孩子親自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像直升機一樣,整日盤旋在孩子上空,時刻等候孩子的召喚。孩子遇到問題,就會馬上出現,幫孩子解決;伴隨而來的,是孩子思考力的缺失。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這本書裡,就提到了“直升機”父母容易遇到的五種陷阱。

作者是兩位兒童心理學家,達琳·斯威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特別是達琳,她專注研究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二十餘年,資歷非常深,屬於大神級別,在兒童和家庭治療領域極負盛名。

《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裡,兩位作者結合現實情況,對於處在資訊爆炸社會的這一代孩子,對他們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並列舉出了五種家長陷阱,為解決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實用可行的方案。

二、為什麼說“直升機父母",是阻礙孩子獨立思考的主要原因?

對大部分人而言,教育意味著引導兒童,逐漸成為社會中典型的成人。——皮亞傑

前一段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問答題目:一個月要4500塊的生活費過分嗎?原來是某女大學生,覺得媽媽每個月給2000不夠花,給媽媽要4500塊生活費,遭到拒絕之後,她在網上發貼求助。

真不明白,這位大學生為什麼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給予的一切,卻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呢?往往這樣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直升機父母”,這類父母會輕易的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不給他們自己努力獲得的機會。基本上是孩子有要求,家長就有求必應。

比如: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父母可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簡單省事;

孩子粗心忘記帶作業,打個電話,父母會十萬火急的趕來,給孩子送作業;

看到別人孩子有新款手機,趕緊給自己的孩子也買一臺......

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種狀況?這些問題都被作者稱為“家長陷阱”,具體分為五種型別。

①解救型陷阱:

孩子陷入困境,父母就會心疼,往往會迫不及待的,為孩子解決問題。書中有個案例:

一位歷史系學生,因為沒能好好學習未通過考試,孩子的媽媽,打電話問老師,如何才能夠提高學習成績。

老師回答:好好學習。這位媽媽焦急得詢問,是否能夠給予補學分,老師回覆:不能。

那位媽媽又回到問題的起點:如何才能提高成績呢?老師只好再次回答:好好學習。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整個全程都是媽媽在和老師溝通,試圖為孩子努力解決問題,她只想到如何提高分數,而並不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建立責任心。

②火速陷阱:

家長竭盡所能,為了孩子,爭分奪秒,一刻不能耽誤,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希望孩子的要求立刻得到滿足,這種行為導致:大多數孩子都不願意等待。

拿我自己來說吧!女兒平時寫完作業後,會有一段自由活動時間,這時候她的要求就來了:

媽媽給我倒杯水,

媽媽幫我削蘋果,

媽媽幫我給平板充電,

媽媽,媽媽...

我就像一個保姆圍著孩子轉,時刻準備為她服務,稍微讓她等幾分鐘,就會急得哇哇大叫。

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家長像現在如此重視教育。他們總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生怕孩子無法勝出。受到這種想法的左右,家長就不由自主的推著孩子向前衝,完全不顧孩子自己的承受能力。

孩子班裡有位同學的媽媽,週末給孩子報了四門課程。語文、英語、數學、書法,結果孩子週末過得比平時上課還忙,馬不停蹄的趕著上一場又一場的培訓班,孩子苦不堪言。

④給予陷阱:

⑤負罪陷阱:

家長不想成為,孩子心裡不高興的元凶。比如做好飯,女兒不愛吃這個,不愛吃那個,家長會心生愧疚,覺得對不起孩子,於是按照孩子的意願,專門買了她愛吃的食物。

三、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

①認識兒童成長必經階段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孩子的認知發展會經歷四個階段,都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他把孩子比作探索世界的小小科學家。

具體運算階段,第三個階段從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11歲左右,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開始關注發生在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事情,邏輯思維能力增強。

這個時期,孩子如果獲得獨立的鍛鍊和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會有如魚得水的感覺。

形式運算階段,最後一個階段開始於11歲或是20多歲,孩子的主要表現就是他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大大提升,可以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孩子的思維方式呈跨越式向前,抓住關鍵時期,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即使犯下錯誤,也是改正錯誤的絕佳時期。

②家長要“耐得性子,靜觀其變”,學會靜待花開

皮亞傑認為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到每個階段,都會持續好幾年,也就是說孩子發展某個技能,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的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其實早點用書籍來滋養孩子心靈,父母是沒有錯的,但是不應該操之過急。

有的家長只要看到孩子閱讀能力慢,就會焦慮不安。其實在後期這種差距會逐漸縮小的。

心理醫生沃爾特.米舍爾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學業表現會更好。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孩子一個棉花糖,孩子可以選擇立刻吃掉,或等待一段時間後(15分鐘左右),能得到兩顆棉花糖。之後他將做了不同選擇的孩子進行對比。

再繼續追蹤這些孩子18到20年後,他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他們的學業表現通常更好,S A T分數也更高,這類孩子還具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責任心。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顏氏家訓》

孩子學習其他的技能可以堅持,唯獨大腦技能,並非堅持能換來的。在孩子一生中,有一個快速學會某種本領的關鍵時期,孩子若能夠得其要領,便能夠輕而易舉地掌握某種技能。

這是因為大腦中的突觸神經會飛速增長,其速度超越任何一個階段,這叫做突觸過剩生產。大腦蓄勢待發,對各種刺激照單全收,這期間才是最佳的學習時間。

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髮育到了青少年階段,好好加強訓練,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為孩子獨擋千面,不如教會他獨立思考,掌控人生

美好人生,意味著將自己全身心投入生命的洪流中。——卡爾.羅傑斯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希望他們長大成人後,能夠做到獨立自強、又關愛他人。但是當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時,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動手鍛鍊和思考的機會。

如果家長能夠利用青少年時期成長的重要性,鞏固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就能更好的面對,大學時期的成人生活。所以你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足夠多的練習,讓他學習思考。

《讓孩子學會思考》告訴我們,家長要把拯救的機會留給孩子自己,教會孩子如何解決難題,應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化。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女兒將來絕不嫁有倆兒的家庭”,寶媽說的理由,讓人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