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遇上了一件小事,但她輾轉反側,晚上就打電話給我小聊了一下。
原來,近期疫情反覆,形勢嚴重,節前公司的各項管理規定就開始嚴格。朋友突然想到,如果像去年一樣居家辦公,桌上型電腦前幾個月已經丟棄了,沒有膝上型電腦,到時候什麼工作都做不了。
正當她苦惱的時候,身邊的同事建議她向另一個即將離職的小姐妹說一下,正好把電腦轉到她名下,問題就解決了。
朋友一聽,這主意贊。
於是,立馬興匆匆地跑到樓下找那位平時關係挺不錯但即將離職的小姐妹。小姐妹的反應讓朋友有點無法接受。
一開始,小姐妹說,電腦想要留給下一個接替她工作的助理。後來一想,那個助理也有膝上型電腦。
於是,她又叫了自己座位前面的同事,說“XX,你電腦要不要?如果不要,那電腦就轉給XX姐了哈?”
那個小姐妹指著朋友說到,朋友當時心裡一怔,怎麼還有這種問法?
她前面的同事面帶微笑,答道,“當然要了。”
那個小姐妹說,“對不起,那還是先把電腦留給部門內需要的同事吧。”
朋友當即覺得心裡可不是滋味了。
如果電腦已經有人提過了,那就直接說前面的同事已經說好了,為什麼還要當著自己的面,問前面同事的意見?這又是哪一種心理呢?
朋友當時臉上就掛不住了,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一坐在工位上,朋友內心很尷尬。
內心裡有很多種聲音“之前還是同一個部門的,平時老喜歡一起聊聊天什麼的,一轉換部門就變成這樣的風格了。”
雖然不愉快,但事情還是要自己上心,於是朋友又找了IT的同事,詢問現在的庫存狀況。打聽到還有一臺電腦,但需要提申請獲得領導批准,於是朋友立馬填申請。事情總算有了理想的結局。
晚上想起這件事,朋友還是有點睡不著,心裡堵得慌,感覺心裡就像鑽進一隻老鼠一樣,可難受了。
和她聊了一會,我發現這件事情中,其實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朋友下去找同事的時候過於倉促,對於小姐妹的答覆有了既定的預期。當答案未能如自己心意的時候,就會覺得落差特別大,感覺也特別糟糕。
或者,朋友在一開始,先不要急著問小姐妹,而是直接找IT同事瞭解電腦的庫存,那可能就不會有那麼一幕。
其實,事情本身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但在某一個時刻,個體所做的選擇,會導致事情沿著單一的方向發展。
在情緒調節方面,我發現ABC 原理還是非常受用的。
這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原理,A指的是事情發生的原因,B是指人的信念和思維認知,C是事情的結果。
我們往往都以為,想要改變C,就一定要改變A,而實際上,最有用的是改變B。比如,女友給男朋友發了一條資訊,男友因為工作會議繁忙,收到資訊後臨時被領導談話,過了半小時還沒有回覆資訊。
女友就很抓狂,接下來就是各種電話奪命扣,電話一個接一個。男友因為會議中途掐斷電話之後,女友的情緒更加暴怒。等到男友最終回電話時,女友一頓聲嘶力竭地控訴,結果兩人不歡而散。
A 是女友打電話給男友,男友未接,B是女友的想法和信念,C是兩人不歡而散。
局外人一看,就會覺得這個女友也太不可思議了,多大點事,還拼命打電話。可是,當事人女友卻未必這麼想。她可能會把男友不回電話等同於男友不愛她,不再關心他,甚至懷疑男友此時正在劈腿等。女友的內心裡有這麼多恐懼、不安和不信任。
在這樣的關係裡,即使男友給予再多的愛和關注,也是沒辦法給到女友安全感的。這種安全感和信任感,其實只能靠女友自己努力。
當她調整自己的信念,並給予自己足夠的愛,這種安全感才會給予對方更多的空間,也才能讓這段關係更為陽光。
如果女友自己有喜歡的工作和工作之餘的興趣愛好,當男友不能第一時間接到電話時,女友就會想到對方此事忙,他有空的時候就會回自己電話。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她就可以安心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
戀情或者婚姻的關係中,雙方的關係並不是從屬或者依戀的,而是平等的獨立個體。前幾天看到鄭爽的戀愛史,提到她和胡彥斌的戀愛過程,鄭爽和上述故事中女友就及其類似。
到底是什麼樣的女友,最後居然能被男友比喻成糞坑?在前一段的婚姻中,雙方的關係還是不正常的,最終還引出了代孕、棄養這樣的荒謬的事情。
美貌和財富固然重要,健康的心理更為重要。
即使原生家庭沒有讓你擁有健康的心理,後天的自我學習才是人生成長更重要的元素。
我們的教育似乎終止在大學後,但實際上真正的學習是貫徹終身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可能是關於一個人的自尊和情緒調節的。
人終究是社會性的動物,當你給予了自己足夠的愛之後,你才更有意願去關心人和照顧人。
當你的信念是建立在尊重自己、關愛他人、和利他的,你才會感知和收穫更多的愛。這種愛,存在於愛人之前,存在於親人之間,存在於朋友之間,也存在於同事之間。
談完了昨天的電話,今天朋友就給小姐妹送了一個小禮物。
朋友說,本來就是好朋友,不能因為自己的小情緒就毀掉一段友誼。
親愛的,加油!
理解和處理好情緒,每天都是我們的幸福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