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的定律, 即“自己人效應”。所謂的“自己人效應”,簡而言之,就是人們無意識的一種處世心態, 即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加信賴,更能接受。
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黑幫老大怒氣衝衝地握起拳頭,衝向對方,這時,“小弟”拉住他的臂膀,輕輕說道:“老大,小心中了他們的圈套。”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甚至聽起來毫無分量的一句話,為何就可以使“老大”息怒呢?其實,真正讓“老大”息怒的不是“小弟"的那句話,而是他們之間的“自己人效應"。在“老大”看來,“小弟”的出發點、利益跟自己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他所說的話,一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自己人效應”,在心理學上,又被稱為“情感共鳴效應”。在宣傳心理學中,宣傳者與被宣傳者在社會地位上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如在職業、 籍貫、年齡、人生經歷等方面具有共同點。那麼,被宣傳者就很容易把宣傳者看做是自己人,從而更容易接受宣傳者的觀點。
如今的職場,誰都逃脫不了“面試”這一關,但無論面試的考官多麼刁鑽,也無論競爭多麼激烈,面試的中心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企業在尋找“自己人”。倘若你能在這場較量中,成功地將考官拉為“自己人”,面試,自然就會成為你工作的通行證。下面還是先來聽聽雅子面試的故事吧!
一大清早,雅子按照提前約定的時間,提前幾分鐘來到了面試的公司。可是,剛一到公司門口,她就有些暈眩了,一個小小的部門經理職位,竟然門口排起了長龍,來面試的人,足足不下15人。“下一 位。”考官漫不經心地喊道,雅子整了整衣服,自信滿滿地走了進去。
“您好!”簡單的自我介紹後,兩個人開始對白,“你以前的公司,主要是做哪些業務的呢?”考官問道。雅子一聽,笑了笑,回答道:“跟這裡的業務有些類似,據我對貴公司的瞭解........就這樣,話鋒一轉,雅子開始談論起自己面試的這家新東家,而且說得頭頭是道。接下來,考官索性把雅子的簡歷放在了一邊,開始問雅子對公司,對自己職位的認識,兩人專心地探討起公司的“大計”.....不多時,辦公室就傳來考官爽朗的笑聲,雅子滿臉笑容地走出了辦公室。很顯然,她被錄取了。
其實,雅子之所以能從一大堆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全依賴於她提前對公司的一些瞭解,她做到了知己知彼,使自己成功地轉換了角色,成為考官心中的“自己人”,因此,溝通起來,才會那麼和諧。
怎麼樣,雅子這一招夠絕吧? 因此,面試前,一定要摸清公司的 “底細”。無論坐在你對面的考官,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還是隨意爽快、難以琢磨的,只要你能夠使出渾身的解數,把他拉到“自己人”的行列,你就會掌握這場面試的主動,搞定那個坐在你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