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時,媛媛等來的不是相戀四年的男友的求婚,而是徹底的分手。
痛苦的她為了麻痺自己,暴飲暴食、酗酒熬夜,生活過得一團糟糕,工作也頻頻出錯。
三個月後,當她在鏡子裡看到那個面容憔悴,身材走樣的自己時,簡直不忍直視。
那一刻,她突然就清醒了,再這樣下去,自己就會把自己給毀了。
她收拾好心情,將所有留有她男朋友印記的東西全都清理了,也將倆人的過往上了鎖,封存進記憶中。
她開啟了自律又充實的獨居生活。
工作之餘,看書、運動、聽音樂、抽時間旅遊,有空就給自己做份美食。
她直視自己的內心,不逃避痛苦,對生活充滿熱忱。
街上一首好聽的曲子,能讓她流連好久;櫥窗裡一個好看的飾物,能讓她駐足半天;聞到咖啡的香味,就入內品嚐一番;看見喜歡的花,就欣然抱一束回家。
不知不覺中,心中的那些苦楚就被生活中的美好化解得無影無蹤。
如今已經36歲的她,倒沒了年輕時的恨嫁心態,反而越來越享受獨處的生活。
並非排斥婚姻,而是在幾年獨處的生活中,她越來越明白,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能夠從容獨處的人,無論有無愛人在身邊,自己都能活得很精彩。
林清玄說: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柔軟心除掛礙,以從容心品百味。
用這五顆心去生活,可以讓人放下平日的浮躁和煩憂,收穫內心的平靜和寧和。
可是世人都害怕孤獨,總喜歡往人堆裡湊。
卻不知,低質量的社交,耗了時間,費了精力,鬧騰過後,更是寂寞。
而高質量的獨處,卻能讓人保持清醒,明確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提升自己。
喜歡獨處的人,內心一定是豐盈而強大的。
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被世俗所羈絆,只為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擁有一份完完全全的自由。
他們不在意獨自一人吃飯,從不會為此覺得落寞。他們也不介意一個人散步、逛街,從來都無視那些異樣的眼光。
他們會覺得,我的世界就是我自己的,全憑我自己做主,與他人無關,他們會充分享受獨處時的那份清歡。
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寫: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合不來的朋友就別再刻意討好,融不進的圈子也別再拼命往裡擠,不合適的愛人也別再強留,想去什麼地方,想吃什麼東西,想做什麼事情,全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
那是怎樣一種自由且自在的生活呀!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害怕孤獨,總是逼自己去迎合一些無用社交,無非是覺得,如果不這樣做,自己就會顯得不合群,就會失去些什麼。
一邊是實非自願,一邊是逼迫自己,兩相擠壓下,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生活也是越過越迷茫。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鬧市,隻身一人在凡爾登湖畔獨居兩年,他說:
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越是富有。
越是不在意得失的人,生活反而會過得越清晰,越從容。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時時刻刻,事無鉅細,都想牢牢地抓在手裡。可是很多時候,你抓得越緊,反而失去得越快。
主持人李艾曾在一檔節目中透露,她和她的丈夫是分房睡的。這在世人的眼光裡,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婚後,時間一長,天天在一起的兩人,難免會失了新鮮感,有了疲倦期。
若是不懂得保持適當的距離,很可能會讓兩人的關係日漸緊張和壓迫。
選擇分房睡,正是讓一段密不透風的感情,得以有一段自由喘息的空間。
別擔心這一小會的獨處,會瓦解你們的感情。若真是如此,那這樣的感情也必定是不長久的。
見過身邊很多女生,總是會缺乏安全感,總是想要將自己的後半生託付到男人手中。
可是,哪裡會是誰都有那麼好運,能找到一個值得自己託付終身的良人。
就算有幸能得一如意良君,也難保他能陪著自己走完這一生。
就像《千與千尋》中所說: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所以,無論到什麼年齡,無論是否婚嫁,你都要有獨處的能力,要擁有自得其樂的本事。
願你,如得遇良人相伴,那就清風明月,相看兩不厭。若暫時獨處,也能閒看庭前花,漫隨天外雲,安然處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