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之前談到萬物的《正與反》。無論願不願意,正與反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它們相互支撐、互相成就、相互轉化、相互含有。

“得與失”是看待自我的方法,是正與反的演繹,也就是:得與失是一體兩面。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覺得好笑:怎麼可能任何“失”都有“得”呢?

如果面試遲到並因此“失”去一份好工作,敢問這裡面有什麼“得”呢?

我的答案是:

不但有,而且至少有三個“得”:

第一,得到一次教訓。我們會因為遲到,而懂得了重要的事,一定要有時間冗餘。

比如提前半小時,或地圖檢視路況,或附近找個酒店住下,也就是要做好應急預案,拉好防止遲到的三道防線。

第二,得到一次契機。透過一次遲到的危機,可以獲得和公司負責面試人員深化關係的契機。

所謂不打不相識,如果他們當面訓斥你一頓,那麼恭喜你,他大機率會錄用你併成為你的朋友。

因為,關係只有在否定和衝突中才能深入。仔細想想,和愛人吵架後你內心裡面是不是有個聲音“去和她和好吧,你也有錯”。

這就是“人和”的張力,也是關係的反脆弱屬性,它會讓我們對受傷的關係進行過度補償,從而得到深化。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衝突本身就是一種動力,雙方都會因為一次衝突而互致歉意,並坦露心聲,從而拉近關係。

第三,得到一次修煉。你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嗎。是升官,還是發財?都不是。

日本企業界教父稻盛和夫曾創造了三家世界500強公司,他認為人生在世的唯一目的,就是在死亡的時候帶著更好的靈魂離去。

一切外在的物質,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一能帶走的是更好的靈魂。

沒錯,我們一生要做的事,不是升官發財,更不是吃喝玩樂,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答案是:修煉內心。

內心的修煉和體能訓練方法並無二致,本質都是自我折磨,讓自己遭遇可承受的傷害,激發反脆弱機制。

大白話就是:在真實世界裡,透過實踐反饋,發現不足,不斷完善。

失敗無疑是發現問題的契機,我們不但獲得了一次技能增長和關係深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鍛鍊面對失敗時的意識、思維和心態。

1.面對遲到,我有“這是修煉契機”的意識嗎?一旦保持這種覺察,內心就會愉悅的告訴自己:完善靈魂機會來了,大幹一場吧。

2.面對遲到,我有主動發現“得”的思維嗎?能否藉著遲到機會大做文章,錘鍊技能?比如構建三道防線,深化關係。

3.面對遲到,我有臨危不亂的心態嗎?堵車心慌嗎?能借此機會練心:感受豐富體驗,看到“得”的一面,落選時也能看見因失去工作而得到了更好靈魂。

如果能做到心靜如水,安之若素,這是最大的“得”,因為這是一種成功的秩序和將然。

請記住: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修煉更好的靈魂,而不是一份工作。

工作只是手段,不要讓手段異化為目標。

仔細想想,如果在求得手段的路上就達到了修煉靈魂的目的,手段還重要嗎?

我們要時刻記住人生的目的,透過不斷追問來到生命的起源和歸宿。

這裡有個故事:

領導問他:怎麼回事?

他說:兩家鬧掰了,婚禮取消了。

領導一聽罵到:蠢驢,這才是大新聞啊。

這就是典型的忘記目的,而把手段異化為目的的人。

記住外部只是修煉內心的道場,要小心它也會禍亂我們內心。

接下來,我們將說說得與失的兩層關係:

在時間的維度裡面,它們相互轉化;

在空間的維度裡面,它們相互含有。

1. 得與失在時間維度中相互轉化

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當我們身處“福報”的時候,禍患的種子就埋藏其中,並隨著時間悄悄發芽生長。

一旦內外部條件具備,災禍就貌似從天而降。這個道理很簡單,長期處於“福報”中的人,就會活的安逸和傲慢:勤奮的技能消失,好學的心態丟棄,逐步落後於別人。

一旦發生經濟危機和政治革新,那麼災禍自然降臨在他的頭上。比如那些長期活在美國金融資本製造的生活幻想中的人,在新冠疫情下才發現自己一無是處。

況且無德無才的人佔有這麼多“福報”,也會遭受忌恨,出亂子是遲早的事情。

這就是福報的詛咒,一場新冠疫情暴露出美國人的傲慢無知,因為他們生活在“福報”中太久了。

得失會在實踐中的轉化,還隱含著一個危機:如果不堵車,我們會不會死於一場意外。

上帝給我們堵車,難道不是為了讓我們免於更大的災難嗎?

這裡就有一個真實的故事:1945年8月6日,日本一個年輕人因為遲到,沒有趕上前往廣島的列車,他因禍得福,倖免於難(美國丟下的原子彈)。

2.得與失在空間維度裡相互含有

我們一再強調只要有正面就有反面;同樣只要有失去,就會有得到。

那麼為什麼人們總是看不到”失“背後的”得"呢?

因為人類長期的進化,產生了負面偏好。我們在感性上喜歡注意失去的,也就是損失厭惡。這是一種感性行為,卻讓我們形成了一種視而不見"得"的習慣,甚至歪曲認知。

反省下,我們是不是特別喜歡從恐懼、貪婪和懶惰方面考慮問題?

在上文中,我們透過一個面試遲到的故事,看清了所有的“失”背後至少有三個“得”:技能增長、關係深化和內心修煉。

說到了這裡,一定有人困惑了:既然失去這麼好,那麼為什麼不能主動製造麻煩呢?

你說對了,當然可以,我們從小就在做啊:

爸爸媽媽說:孩子,來,我考考你;

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測驗下你們;

領導說:小夥子,我們來沙盤演練下。

不過,這種刻意製造麻煩,尤其給自己挖坑的方式有個大問題:我們會一直停留在低水平上犯錯,而無法增長智慧。

a.人們不可能挖出一個自己沒見過的坑,因為人們人挖的坑都在自己認知範圍內。由此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成長。這像你永遠猜不對外星人的模樣,因為沒有見過外星人。

成長的本質是突破認知,而最好的方式是請請大師、高手出題。

但是,要說出題最厲害的還不是人,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社會中的各種難題。一出手就會毀掉我們的三觀。

b.成長需要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是外部世界的規律和內部心理的本能。規律和本能就是客觀事實,我多次說過要臣服於事實。

所以,人們需要定目標、願景、使命,就像要不斷爬上更高的山,珠穆拉瑪峰登頂了,就上更高的月球,境界會隨之提升。

所以,我們只是答題人,老天才是出題人,我們需要更高維度的修煉。

科普:

a.在人的長期進化中,外部物質一度匱乏,所以害怕失去物質的人往往存活下來;但是近百年科技革命極大豐富了物質,而人們本能迷失其中,帶來心理焦慮一系列問題。

b.人們是時候從物質的索取中,轉變為精神探索了。人類已經從孩提時代發展成為成人時代,要開啟從外在到內在的根本性轉變。

不過,這一轉變非常困難,因為需要反省思考(而人本能懶惰),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成年人仍然活在簡單的吃喝玩樂中,而無法開啟複雜的精神生活。

到這裡,“得與失”在時空維度下說完了。

讓我們繼續提升一個維度,看看它們能帶來哪些好處?

1.所有失去,都是人生的修道場。

一個人要獲得武藝的精進,需要教練、陪練和對手。同樣心靈的成長同樣需要“問題、困惑和不幸”。

它們就是人們的修道場。由此所有不足因此呈現,並透過適度傷害而得到過度補償。

2.所有失去,都是人生的寶藏。

寶藏的本質是稀缺。而犯錯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因為人天生喜歡避重就輕,逃避錯誤,所以真正進入意識並直面的“錯誤”少之又少。

我們要用主動覺察意識這個挖礦機,把這些寶藏都挖掘出來,為己所用。

3.明白了得與失,就獲得了徹底的自由。

一旦明白了得與失的道理,就不會執著,沒有佛陀的“我執”,也沒有孔子的“毋必”。

我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是生活的常態。

叔本華說的更為淡然,人生就是在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的無聊之間搖擺。

讓人舒適的美好來來往往,不會永遠存在。不要幻想一旦得到或失去某樣東西,就會永遠幸福或痛苦下去,因為它們一直相互含有和轉化之中。

如果屈原明白老子的“多藏必亡”,就不會再說“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我們終於不再焦慮,因為“得”讓我們愉悅,“失”給我們修行。

得與失,就是感性的壞事情和理性的好事情,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總能把“失”轉化為“得”。

看透了得與失,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徹底自由的勇往直前,無所顧慮。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心理學:夢境中反覆出現車站,暴露出你對現實的逃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