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突破自我,能實現你原本的可能就很好。
備註:文中的“老師”、“醫生”,泛指人生的某種可能性。
什麼是原本的可能性?簡單說,所謂原本的可能性指的是你原本就能成為老師,你原本就能成為醫生,或者你原本就能成為某個人。但是你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原本還可以成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人。這是因為人們對自我的認知存在盲點,很少有人能夠對自己的價值瞭若指掌。也許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成為老師,所以你覺得成為老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也許你意識到自己可以成為老師,但是你潛意識裡覺得還有更多可能性,可能不滿足於成為老師。
對於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成為“老師”的人,可能會努力爭取成為一名老師,也可能會覺得太過於困難,從而放棄成為老師。對於前者而言,他努力成為老師,不僅僅是他努力的結果,更多的是他原本就可以成為老師。對於後者而言,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某種能力,最終淪落到一事無成,或者從事一項自己不太喜歡也發揮不了多少價值的工作。按照這個道理就很容易突破和實現的區別了:突破就是實現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實現就是完成原本就可以的事情。
成長之路上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為什麼人原本就能成為老師,原本就能成為醫生,難道人的命運真的是上天安排的嗎?不是這樣的,儘管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確定性。比如:你的家庭環境、父母教養、父母認知能力等,這些都是確定的。從廣義上來講,你當前的學歷、智力、閱歷,性格、氣質、情緒、三觀等也都是確定的。你的未來是在當前確定的因素之下,進行的拓展和延伸。換言之,你的未來不會比當前強很多倍,或者比當前差很多倍。
既然我們的未來有一定的確定性,是不是意味著即便我們不努力,將來也會成為某個樣子呢?也不是這個樣子的,即便你的未來有一些確定性,但是這些確定性需要你來實現它,而不是什麼都不做。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麼無論你有多少可能性,也都不會實現半點可能。這也很好地解釋了,人們的成長之路應該是實現,而不是突破。因為人生存在確定性,所以你應該盡力去實現這些確定性,而不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些不確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成長之路上的確定性,也就是被很多人誤解的“命運”。成長之路上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你不確定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你不確定自己的認知、信念、三觀是否會被改變,你不確定未來的發展變化等等。人們對於未來不確定的理解,要遠比對未來確定性的理解更加透徹。無論是人生的確定性還是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講都是有利的。一個確定的人生才會有安全感、歸屬感;一個不確定的人生,才會讓我們感到有希望。
如何實現自我可能性?在無法確定自己的可能性之前,要多學習、多接觸社會、多瞭解各個行業。懂得越多、瞭解得越透徹,也就越清楚自己存在哪種可能性。在擁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的基礎之上,再來談所謂的興趣。興趣是做事情的內在驅動力,你對什麼事情有興趣,也很大可能你會實現哪種可能性。但是僅憑興趣或者熱情是不夠的,一個成熟的人不是轟轟烈烈地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夢想,而是在實現了抱負和夢想之後能夠安穩的接納平庸。
不成熟的人總是見異思遷,成熟的人能夠接納平庸、永恆和一成不變。實現自我的可能性不僅僅是讓你努力成為一名老師,而是在你成為老師之後,能夠堅守本職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按照這個道理來講,人們對自我的迷失,不是你不能成為某種人,而是在你成為某種人之後不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實現自我不難,難的是在實現自我之後還能夠堅守自我。堅守自我不是讓你停止前進,而是讓你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總而言之,人的成長之路有很大的確定性因素,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人生應該更多的是實現,而不應該是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