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李敏從小生長在一個經常爭吵的家庭,父母雖然沒分開,卻從沒停止過吵架、怒吼、冷戰,兩人一言不合就翻臉,甩頭而去。

在李敏成年以後,家庭關係依然緊繃。當她組織自己的家庭時,內心就告訴自己不要成為父母的翻版模式。遺憾的是,李敏的說話方式似乎複製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美好的氛圍,內心是善意的想法,可是話到嘴邊就換了一種刺人的話語,引得周圍人敗興離開。

有一次和丈夫大吵大鬧,李敏看到兩個女兒在一旁嚇得流淚,忽然記起自己小時的痛苦回憶。於是她下定決心往後以絕對的清醒和剋制,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讓女兒受傷。但是,吵架好像成為她家的生活習慣。李敏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改變這樣的說話方式,避免讓身邊人受傷害?

心理解析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形成於家庭。好好和家人說話究竟有多難呢?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做個溫文爾雅的人,不管是對家人或對其他人,一律是謙遜有禮的態度,這世界應該是美好的。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的確幸福感更強;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復一日的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語言暴力下,家人會受傷

同樣的內容,若以禮貌、溫和、留有餘地、為對方設想的方式說出來,收穫的是另一方的感激、溫馨、關懷和正面的實際行動;以簡單粗暴、喊叫、諷刺,甚至人身攻擊的方式說話,回饋的則是對方的暴跳如雷、火線升級和拒絕行動的排斥。

對家人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是夫妻雙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個優秀的成人嗎?那麼,現在就得操練做個優雅的父母。我相信一個人決定要認真對待一件事,沒有辦不好的。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既然你對未來的有危機感,就應努力改變態度。你希望兒女成年以後,想到父母的臉就只剩下那兇巴巴罵人的醜態嗎?

我們的語言會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環境。說話粗俗暴戾,肢體語言也跟著囂張跋扈,做人處事就會乖張偏執,也更容易陷入負能量中。說話文明有禮,肢體語言也跟著優雅講究起來,做人處事會圓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邊人的正面反饋。

假如對上司、同事、朋友等外人發脾氣,會損害彼此關係。於是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會回到能給予心理安全感的地方宣洩,就容易忘記怎樣好好說話,以致對家人使用爭吵、抱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的語言。其實,大多數人向親密的人吼叫之後,往往是很懊悔的,可是下次仍會重犯。

我們以為,就算言行不夠禮貌,家人會容許我們放肆,應不會計較或記恨;即使拿他們當出氣筒,也能獲得理解、忍耐、體諒。可別忘記,家人也有感受,他們也會感覺傷痛。

我們對親近的人心理預期太高了,一旦碰到他們反擊,就容易形成心理落差,覺得“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家人也不理解”,越想越生氣。

如何把話說好

或許您可以試試看下面幾種方法。

1.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只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己見。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善解人意。告訴他們你已經知道問題所在,讓他們相信你能解決好。

2.讓情緒過了再說。氣頭上往往很難把話說清楚,因此發生衝突時切記免開口,讓別人先把話說完,虛心誠懇地傾聽,才能彼此交心,把事情說清楚。

3.平息怒氣三法則。人在憤怒時會出現“意識狹窄”現象,死盯著負面資訊不放。在自己快要情緒失控前,試著停下來不說話,或者離開現場,或者嘗試讓自己冷靜下來。

4.找到宣洩情緒的途徑。平時就得尋找可以發洩情緒的方式,例如運動、唱歌、聽音樂、找朋友聊天,或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

美國心理學家歐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了平息怒氣的步驟和方法。第一步是降低聲音,第二步,繼而放慢語速,第三步則是胸部向前挺直。

跟家人之間,假如不想留有遺憾,從現在開始,不要把粗暴的態度、不客氣地指責留給親近的人。因為家要有愛,有話就得好好地說。記住,對親人讓步不會丟面子而是出於愛。

1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心洞情感:老公有外遇,妻子分離小三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