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非常的善意演說,就有很多的年輕人慕名而來向他求教。
一天,又有個年輕人來向他求教。
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在自我介紹時,這位年輕人高談闊論,甚至在蘇格拉底面前大談如何演說。
還沒等這位年輕人說完,蘇格拉底就向他索要兩倍的學費。
這位年輕人不解,問為什麼?
蘇格拉底這樣回答:“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閉嘴。”
一個人會不會說話,並不在於有多能說,而是在於把握說話的分寸,知道什麼時候該說,更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閉嘴。
其實,說話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會做人,才算是會說話。
那麼,如何把握好說話的分寸呢?
1、學會不追問。
人,有的時候很容易固執。
對於一些問題,別人明明不想再透露了,可如果你還是不知好歹地追問,就會讓人產生反感。
別人不想說,而你卻硬要追問,就變成逼問了。
誰會喜歡被人逼問呢?
每個人,心中都會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種秘密不願意他人得知,更不願意被人刨根問底。
我們不應該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而去揭別人的傷疤,這是對他人的殘忍。
有的時候,不追問,就是一種為人的高貴善良。
2、閒談莫論是非。
古人講:“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
只要我們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一定會能夠很快地傳到別人的耳朵裡。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人心隔肚皮,知面不知心。
你覺得你很信任的人,也不一定真的為你保守住秘密。
此外,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人,是不會被人尊重的,因為沒有願意靠近一個臭嘴吧。
王小波曾說:“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知人不評人,是與人交往時的一份剋制,一份自律,是真正的成熟。
3、對一些事,要學會看破不說破。
吃飯要吃七分飽,說話之道,要留三分餘地。
說話懂得留餘地、講分寸,不把話說絕,並不是圓滑、世故,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懂得顧及他人感受,讓彼此舒服,是一種智慧。
看透,是智慧。
不說透,是心胸。
有的時候,話語比利劍還容易傷人。
很多好朋友,覺得彼此那麼要好了,說些過分的話沒事。
可如果不分場合,就說出過分的話,是很容易讓人傷面子的,被傷面子多了,也許感情就會傷到了。
真正的朋友,在重要場合,都會懂得給彼此面子和尊重的。
看破不說破也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4、“非禮勿言”。
尤其對於陌生人,說話要禮節和禮貌。
比如對於陌生人,切忌打聽對方的職業、身份、年齡之類的。
女人,一般都不喜歡別人問她的年齡,現在的男人,也不情願披露之間的年齡的。
人與人之間講究禮貌,是一種親近的表示,一種客氣的態度。
無論一個人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充當什麼樣的身份,禮貌一直是維持人際關係不斷互動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