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說服看不起人的老母親?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美德。
所謂“孝”字,即是孝順,又是順從,不頂撞父母,不叛逆父母。可是,偏僻的農村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還是有部分老人依然踐行著自己的錯誤謬論。
我的母親是四十年代的六年級畢業生,她生性好強,愛當家。父親一輩子順從他,任何事情不爭吵,不辯論,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母親的意見處理。因此父母的關係也比較融洽,很少發生口角。隨著我們姐弟幾個的長大,成家,各人也都有自己的主見和意識。各人的處事風格也各不盡同。最近幾年,我發現每個人與母親的關係或多或少的發生了變化。姐弟之間的親情也沒有小時候親密了。特別是遇見了事情,即不溝通,也不商量,我越來越覺得親情淡薄了。
一次,大姐生病,當時沒有查出來什麼病,醫生只說肺部有個毛玻璃狀的東西,於是建議立刻住院。當時是我和母親一塊去的,我親眼看到了大姐的悲傷和絕望。中午的燴麵她只吃了兩口。等結果的過程中她跑到了醫院的角落裡流淚,我也很悲傷。第二天,姐夫安排好了姐姐的住院。接下來的幾天,由姐夫和外甥陪著。由於在我住的城市看病,我隔三差五的去看望。半月後,大姐出院,說是三個月後複查。
後來我才知道,大姐回家後沒有一個人去看望她,這讓這個長姐如母的大姐徹底失望了。在我的印象中,大姐是家裡吃苦最多,受氣最多,捨己為人的好大姐。而且為了照顧我們幾個年幼的弟弟妹妹,上高中的大姐不得不輟學。
這件事大姐雖然感覺淒涼,但還是一如既往地去做好表率作用,絲毫沒有責怪和抱怨。我知道這個事情應該由母親出面通知每個人去看望大姐,(因為在這之前,弟媳有病住院,是我母親一個個安排其實也叫命令,讓我們每人拿五百元去看望弟媳。)但是,這次母親沒有做到,原因是她看不起貧窮的大姐。
其實家裡的事真的很複雜,每件事都想講出來。我農村舅舅的女兒送喜飯,來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很熱鬧,當看到農村的姨媽時,小時她給我們做鞋的親情一下子佔據了我們的頭腦,可我母親在一旁卻三令五申,“你們誰都不能和你姨媽說話”。這事尷尬了,一邊是不依不饒的母親,一邊是親如生母的姨娘!任性的我沒有聽取她的話,去與姨媽打了招呼,二姐確與母親同一條戰線。事後,憋屈的我還是忍不住和沒有去現場的大姐說了一通。母親的性格讓我們很無地自容,我在想,母親和姨娘就是有再大的恩怨也不至於讓我們免輩去冤冤相報吧?屈與對母親的威嚴,我們只能忍氣吞聲。其實,我心裡明白,姨娘是比母親窮的多,經常給母親借錢,所以招來了母親的煩感和鄙視。母親看不起她和姨夫的一言一行。
事必躬親的母親沒有她不參與的。由於我們姐弟幾個很少有聚齊的機會,所以,一旦我們聚齊了,就會去老家看望家裡的嬸子大娘,而且母親也都自作主張的跟著去。一次,我幾個對錢去買東西回老家,買東西時,她就命令不能買多,當然我們不會聽她的,可當她看到整箱的禮品時,她則開始了無休止的辱罵,罵我們不聽她話,罵我們浪費,罵老家的嬸子大娘對不起她……可能是我們姊妹一味的遷就她,讓她養成了一意孤行的習慣。母親這種強詞奪理的態度讓我們慢慢地疏遠她,每次回家沒有溫暖的感覺,都是抱怨和嘲笑不如她生活的別人,擠壓陳舊的負面情緒通通都帶給我們。說真的,我不想和她溝通,因為我們都知道,誰與她溝通都會得到一頓辱罵。
強勢的母親還有打牌的嗜好,每天下午雷打不動的去打麻將,無論家裡有什麼聚會,父母親生日,她都會匆匆結束,甚至親戚沒送走完,她就開始組織她的牌場,由於年齡大了,反應和思路都跟不上年輕人,當然是輸多贏少了,可她不在乎,因為她除了輸父親的退休工資外,還有過節,生日我們大家給她的紅包。實在看不慣的老二有時會嘟嚕母親幾聲,“你別再打牌了,除了輸錢沒什麼好處。”母親則不以為然的說“輸錢我是做慈善了,我在積德行善。我願意,又不是你們的錢”。你看,母親就這個態度,聽不盡半點的意見和建議。
以前我還有改變母親的想法,想給姊妹聊聊,讓大家去勸勸母親,可是,大家都沒有這個意思,那我也就放棄了。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漸漸淡化了這些事,能不參與的儘量不參與,能不說的儘量閉嘴。因為我知道既然我改變不了母親,那就改變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