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無非是幾個步驟:賺錢、娶妻、撫養下一代,退休。
幾乎是一氣呵成,各個年齡有由各個年齡的任務,盼望退休是終極要義,距離死亡的幾十年裡,他們並不知道要乾點什麼。其實這段時間和之前幾個任務進行時沒什麼區別,都在等死。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而中國人,到了五十歲前後,百分之九十九在做退休計劃。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根深蒂固的思維造成的。
中國人有句古語云:三兩黃金,四兩福氣。中國的宿命論太根深蒂固,把一切都歸結於宿命。
男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不要為了愛情而結婚。
肯定有人會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你在公司、家庭以及親戚之間的話語權,經濟基礎決定是否能買自己喜歡的車,娶到自己喜歡的女人。你為什麼說不要為了錢而工作呢。
“三兩黃金,四兩福氣”的古語,在你看了下面這個故事後,應該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這是一個聖經裡的寓言小故事,原文找不到了,憑我的記憶和理解講吧。
有十個少女在一個房間(可以比如成地獄)裡圍坐,僕人通知:新郎(基督或上帝的隱喻)將在午夜到來帶她們離開這裡。十個少女都帶了裝滿燈油的燈。其中五個少女還帶了裝滿燈油的瓶子。黑暗中,沒有續油的五個少女的燈慢慢暗了下來。午夜時分僕人通報:“新郎來了,快出來迎接新郎。”少女們立刻拿起油燈,準備離開。另外五名少女燈油已經燃盡,則在一邊請求:請分給我們一點燈油吧,不用全部,也不用一半,只要一丁點兒。但是燈油充足的五個少女拒絕了她們,順著蜿蜿蜒蜒的隧道跑了出去。剩下的五個少女在黑暗中摸索著、跟隨著,直到最後消失在黑暗裡。
新郎看到五個少女說:“喔,你們這些聰明、完美、漂亮的少女,我愛你們,我們將輕快地步入永恆的境界。至於那些愚蠢的少女,讓她們咬牙切齒、在地獄永遠腐爛吧。”
跟西方的很多寓言一樣,從我們的角度是理解不了這種故事的結局。
難道不應該崇尚分享嗎?以及互助?抑或博愛?
不,他們說的是準備。做足了三兩黃金的準備,才能享受到四兩福氣
你知道將要面臨什麼,你的智商是否讓你考慮周全?你做了多少的準備,才能得到即將到來的福氣?
這個準備是對所等待的物件的尊重,也是證明你對生活的能力,對自己的信心。
錢和愛情,工作和婚姻。
它們有聯絡,但是不是必然的。
為了錢而工作,你大多隻能維持溫飽,或者更好的一點的溫飽;
為了愛情而結婚,你要面臨的是繁華落盡但求君歸的庸常。
顛覆三觀嗎?
並不是,只是我們雞湯看得太多了。
工作要選適合的,婚姻也是。他們將為你的準備積累能量,讓我們知道自己多麼重要,多麼勇敢,多麼富有魅力;這一切多麼值得奮鬥和守衛。以工作和婚姻做為鋪墊和後盾,我們可能得到的,將超過我們最不切實際的想象。
就像上面10個少女的故事故事,我還有另一個角度的解讀,就是:擇肥而噬。
這故事起碼說了兩件事:1.做足準備,2.選擇最好的。
單身嗎,沒關係,你值得更好的。
你要把一句話寫在每一年的日曆首頁。
比如你可以寫:我終將留名青史。或者寫:我會得到我想要的一切。
甚至很粗俗地寫一句:我會有一千萬。
1996年吳曉波說:我要每年出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子。
1999年的時候,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租賃期50年,當初花了50萬元,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
1996年啊,那時候我記得我家員工每月工資才300-360元,他就敢這樣說,但是他實現了。
也許你達不到這個高度,但是隻要你想了,一切就會慢慢地發生改變。
首先你要知道:相信你自己,這是比任何瘋狂的想法都瘋狂,但也最有效的動力源。
當前的年輕人,太多的怨氣,太多的憤世嫉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無足輕重的念頭,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個階段對自己的外貌、能力、魅力有所懷疑。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個階段缺乏對自己的信任,甚至對自己的未來略帶瘋狂的幻想或暢想都沒有。沒有這些瘋狂的想象和渴望,就不會像文章開始故事裡那個五個聰明少女一樣下手去昨充足的準備。乏味而平凡的生活會帶來太多的懦弱和自卑,會導致你帶著怨氣工作和走進婚姻,怎麼可能面對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