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年輕的高管,他的日常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輕鬆。他每天要參加不下8個會議和1個講座,每場會議前,他都需檢視相對應的檔案、資料。
他很忙,但是從來不會連續工作,而是忙裡偷閒,讓自己快速得到放鬆。比如:在會議中場休息時間玩玩手機裡的小遊戲,週末一個人野釣或者跟朋友聚會等,讓自己從緊張的工作之中暫時抽離出來。
儘管每個月都有一半的時間在出差,但從不會超負荷的工作。
對於他的生活,他這樣描述:確實,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工作也是生活的延伸和日常的一部分。二者沒有嚴格的差異和明顯的分界,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說法。
過了30歲,你覺得人生一無是處,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理想的工作。也沒有令人敬仰的事業。一切不過是疲於奔命,赴一場又一場疲憊又乏味的宴席。
反觀那些成功者,活成了你理想中的樣子,可偏偏你那麼努力。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他們忙碌的時候你永遠看不到。正如冰山下面永遠都藏著一座更大的冰山。你看到的真相,只是他們忙碌工作後的片刻休閒。
之所以他看起來更輕鬆、閒適,是因為他們掌控了自己的生活,體驗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罷了。因此,誰平衡了時間,誰就能掌控生活。
我們每天24小時,每個人都有公平的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是工作,第二個8小時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第三個8小時創造出來的。要做到合理的時間管理,就要善於用第三個8小時。怎麼利用你呢?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不被打擾的時間”。有人說;“我們現在上班都是 996,沒時間”,其實不需要8小時,爭取每天都有一段不小於 2-4 小時的時間。然後,分清時間的交易、消費和投資。比如:你花時間工作會有工作,這叫交易;你花時間看電視,這叫消費;如果你花時間學習,那就是投資。保證你的“不被打擾的時間”只能用於投資。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日拱一卒,不能心血來潮。
知識大爆炸時代,我儘量平衡工作和生活。如果一味視工作至上,生活就會一塌糊塗;如果一心只關心生活,那麼很快就會與時代脫節。要想遇見更好的自己,就儘早學會平衡生活和工作的關係,掌控你的生活,進而掌控你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