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團隊拍了一個主題短片:“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我們不甘於平凡。”

拍完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是平凡人?

為什麼我們又不甘於平凡?

也許今天能有答案。

為什麼我們是平凡人?

多年前,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找了10個人,分別在他們的臉上畫了一道傷疤,傷疤非常的逼真。

科學家要求這些人觀察他們遇到的人對他們的看法。

化完妝後,在他們離開房間的時候,工作人員以補妝的理由,悄悄為他們抹去了傷疤,每個人的臉都恢復了他們原來的樣子。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臉上的傷疤已經被抹掉了,而且在試驗的過程中,也沒有鏡子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臉。

數小時後,當他們回來以後,10個人都反饋別人用異樣的眼神看他們。

有人去了公園,當他們坐在別人旁邊的時候,別人因為害怕他臉上的傷疤,就快速離開了。

有人去了醫院,兩個護士在小聲談論他古怪而猙獰的臉,並時不時地看向他。

有人在街上遇到小朋友,因為恐懼他們的臉,所以轉身就跑了。

......

在我們的眼中,都有兩個世界:

一個是客觀的世界,它如同一臺機器,在按照某一個特定的法則在執行;

一個是主觀的世界,它是你內心對客觀世界的對映,決定了你面對不同的選擇的時候做出怎樣的選擇,也就逐漸形成了個人的價值觀。

我們知道:

客觀世界我們沒法改變。

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

所以,當人們經歷得多了,就能逐漸體會到“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的感受。

也許自卑,就是你臉上的一道隱形的傷疤,是你主觀世界裡折射出來的一種底層思維。

似乎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你:你不行!

當眾說話,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無法像別人一樣暢所欲言;

毛遂自薦,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不敢昂首提胸,拿下重任;

這就是平凡的人內心的世界,它決定了你的行為。

想要成為不平凡的人,你需要認識到你的主觀世界,並改變它。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接收資訊,接收知識。

經過小學,中學,大學以後,我們依然在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保持進步。

學習、看書、旅行等等,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

基於認知,我們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處事風格。

形成了此時此刻的你。

你可曾想過,你看過的書,你學過的內容,以及你當前的思維方式和處事風格,是否可以幫助你產生價值?

你可曾想過,在特定的情況下你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提出過一個概念:“元認知”,即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監控和調節的認知。

舉個簡單的例子:

A和B兩個人在吵架,A說他是對的,B是錯的,而B說A是錯的,他是對的。

我們的認知代表的就是A或B。

假如有一個人C,站在外邊看A和B的吵架,C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也許A和B都是對的。

C就代表了我們的“元認知”。

當你有了元認知的思維,你就開始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反思,不斷確認自己的認知是否正確。

這樣還不夠

我們有沒有發現,從出生到工作,學校教的,自己學的都是為了生存下去,或者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不斷學習,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才能掙錢。

我曾經總結了身邊年薪百萬人共有的一些特點:

第一:穿著都比較乾淨、整潔,沒看見過蓬頭垢面的時候。

第二:雖然性格不同,但在該說話的時候肯定說話,不憋著;

第三:都有一定的才華,無論是歷史、文學還是技術,反正有一樣比較突出;

第四:能吹牛,敢吹牛,會吹牛;

第五:都是做管理的,都是技術出身;

第六:愛笑,謙虛,樂觀;

第七:身體素質都不錯。

學習知識不能盲從,不要進入三個誤區:

第一:碎片化的知識

其實碎片化學習並不能真正地幫助你,只是滿足了你的焦慮;第二:你的精力是有限的

把它放在你關鍵的領域,而不是在被批次生產的無價值的娛樂快感上(比如娛樂短影片)。第三:不要只聽道理,也不要只學方法

因為道理是方向,方法是落地的保障。

你看的書,學的習,不能侷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和興趣,你需要掌握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

第一:學習歷史

歷史雖然不能重複,但卻驚人的相似。通過歷史,我們可以從宏觀上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規則。

第二:學習經濟

學習如何理財,積攢的工資其實在不斷地貶值。

第三:學習心理學

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別人。

第四:學習商業營銷

每個人不一定是創業者,但需要有創業者的思維,我們同樣需要了解商業的執行邏輯

第五:深耕自己的專業領域

專業領域是你生存的保障,是你的“I”,需要不斷深耕細作。

寫在最後

我們都是平凡人,因為不平凡的人都是從平凡走向了不平凡;

我們不甘於平凡,因為我們想透過知識改變命運;

一生平凡的人,也許是幸運的。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四十不惑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