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說的有出息並不是說多有錢,或者官做的多大,但最起碼能達到不依靠父母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可是透過這30年的人生,我才發現要想實現這個簡單的目標都很難,雖然我從小到大都很乖,而且我的父母總是有意無意地暗示我,只要乖乖地聽他們的話,以後肯定會有出息。
現在我長大了,三十多歲,並沒有實現他們所說的有出息,依然掙扎於底層生活圈,更不如我兩個初一就輟學外出打工的堂弟。
太乖是一種思維懶惰和不願擔責的表現,小時候我啥事都聽我父母的,小到穿衣服,看電視,大到讀書和買東西都唯父母是命。這種狀態在小時候大家都是非常和諧的,順風順水,一路平坦,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生活上也沒費父母操心。
太乖的孩子不敢自己主動去抓住機遇和探索。讀書的時候,父母管的嚴,不讓看電視,對玩的時間也嚴格控制,所以對讀書以外的東西涉獵比較少,甚者課外書也讀的少,當面對高中前所未有的競爭激烈程度,我承認我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讓我的人生變得失控。
面對機遇也不敢去爭取,前幾年房價漲的厲害,我本打算買車,但是父親看我每年相親都沒戲,卻堅決要買車,其實我自己知道,當時自己身體依然毛病不斷,每天頭疼,精神狀態不行,再加上“大學生依然做農民工”的標籤,這樣即使是買再好的車也不可能相中。就這樣錯過了買房的最佳時期,買的車卻很少開動,最後前年才買房,可是翻倍的價格把我們家壓得喘不過氣。
太乖的孩子,最終會導致自己失去話語權。小時候很乖倒沒多大影響,甚至有一定的好處,因為這樣可以阻止小孩晚一些危險的專案,保護小孩免受傷害。但是從小養成乖的習慣會向病菌一樣慢慢侵蝕自己,造成凡事都不主動發表見解,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盡力隱忍不抵抗。久而久之,在家庭裡會失去話語權強,助長父母的獨斷專行,在工作上會成為垃圾桶,專受別人的氣和承擔別人的推諉。
其實,乖孩子只是小時候父母便於管教我們而臆造出來的糖衣炮彈,以為只有乖才能得到他們的表揚,但是呢,等我長大才發現,乖並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只是要那個結果,就像小時候他們一說你乖,你就乖乖地吃飯和穿衣。可是呢,長大了他們要的結果已不再是吃飯和穿衣這麼簡單的事,就像很多家長等孩子大學畢業,就恨不得天上立馬就掉下一個兒媳婦或女婿一樣,人們要的結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化,而我們自己一定要時刻警醒,不要用“乖”這個標籤來框住自己,要獨立思考和探索,尋求掌握更高的本領,來實現內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