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在滿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後,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發表了《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在這本書中,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馬斯洛看來,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和慾望。人類不會安於底層的需求,較低層的需求被滿足之後,就會往高處發展。滿足生理需求之後就追求心理滿足和社會認同,之後就想被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這是人類共同的特質。
人人都愛面子,這也是維護自尊,渴望別人尊重的需要,是人自重地表示。交談中惡語傷人,會極大地傷害別人的面子;交際中冷落別人,也會使人感到丟了面子;在批評時,把人批得體無完膚,在談判時使對方無言以對,或處處感到被操縱,都會使人感到丟了面子。當人們感到丟了面子時,他會固執己見,決不退讓。在這種情形下,人們考慮的不是問題的對與否,而是盡力維護自己的觀點。人們覺得面臨的是對自我的進攻,而不是對客觀認識的分歧,這樣他的側重點就是抵制進攻和伺機反擊。他會採取針鋒相對的辦法使對方也感到難堪。
領導者經常面對的不是懷有敵意的挑釁,而是各種不同型別性格的人,他們需要理解、尊重。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表現好的,批評不好的。而批評是最容易刺傷別人自尊心的,面子的問題也更突出。“三明治策略”、各種間接的委婉的批評方式都為的是減少對別人的傷害。避免破壞性的批評,顧全對方的面子,是使談話目標趨向一致的有效方法。如果不顧對方面子地批評,就可能會出現你的觀點愈正確,愈切中要害,他愈不接受的情況。
IBM創始人老沃森一生中有一半時間在旅行,一天工作16小時,幾乎每個晚上都參加他數不清的員工俱樂部舉辦的儀式和慶典。他樂於同員工交談,當然不是以一個好奇的上司自居,更多的是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出現--這是他那個時代人寫下的記錄。但實際上今天我們還可以聽到關於沃森先生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已經成為這個卓越企業的文化組成部分。如“不關門”制度、俱樂部、簡單化、佈道、狂歡以及培訓等等。
他的繼任者小托馬斯?沃森在《商業及其信念》一書中講道:“IBM經營哲學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其三個簡單的信條當中,我要從我認為最重要的那一條說起,那就是,我們對每個人都要尊重。儘管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理念,但IBM為了實現這條理念,確實耗費了大部分的管理時間。我們在此投入了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的精力。實際上,這一信條在我父親的腦子裡就已經根深蒂固了。”沃森又說:“我們幾乎每一種鼓勵措施都是用來激發人們的熱情的,我們早先強調人際關係並非受利他主義的影響,而是出於一條簡單的信條--如果我們尊重員工,而且幫助他們自尊,這將會使公司的利潤實現最大化。”
“超人”李嘉誠有今天的財富及成功,同樣與他管人用人的成功也是分不開的。他的“以人為本,仁愛治企”也是所有管理者紛紛效仿的地方。在李嘉誠企業內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在嚴格的制度之下,講究東方的人情味,讓員工在企業中有一種歸屬感和凝聚力,尊重員工、理解員工、關心員工,並注意引導員工。“管理一間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使得他們安心工作,那麼,你就首先要讓他們喜歡你。”
多數領導者都有這樣的經驗,表揚時應該大造輿論,讓更多的人分享成功的喜悅,同時儘可能用書面形式如獎狀等,以延長表揚的喜悅和影響。但批評時,則大多單獨進行,同時在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後,儘可能消除其產生的不愉快的心理影響。艾科卡引用別人的話說:“假如你想表揚一個人,用書面;如果你想批評一個人,用電話。”這也是給別人留面子的做法。不在第三者面前,尤其是不在集體或對他有特殊意義的人面前批評一個人。隨意在別人面前批評人,是最容易傷害人的。
心理學家告訴你:領導尊重員工,顧全員工面子是最好的表現,以下幾點供參考:
1.顧全員工面子。透過溝通、批評與自我批評,去維護和提高雙方的自尊,這才是成功的標準。
2.保護員工積極上進的熱情,維護員工的自尊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忱。
3.如果不慎傷害了別人的面子,應儘可能予以挽回。做必要的解釋、道歉,及時進行溝通,真正弄清他在想什麼,採取必要的解決措施。
管理者既要嚴格管理,又要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既要加強思想教育,又要耐心說服,講清道理,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尊重每一位員工的個性,尊重員工的個人意願,尊重員工的選擇權利。所有的員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發展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我想這才是每一個員工真正想要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