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與人的交流,必定離不開語言,語氣在相互的交流中很重要,但交流中如何正確地使用問句,則更為重要。因為一個問句,不僅有語氣,還反映著問者的態度與對對方的尊重。

有人非常喜歡使用“你明白嗎?”和“你懂嗎?”他說完幾句話之後,隨之就會這樣問對方,並且不會區分與他交談的是領導、下屬、朋友、客戶、陌生人,還是需要對方提供給他幫助的人,或是給他帶來利益的人。

筆者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與一個出版社業務員談圖書出版與印刷的具體事務時,因為對印刷的專業術語不甚理解,就向這個業務員請教,這是一個三十多歲精明能幹的美麗女子。

她每說上兩句話,就會問我,“你明白了嗎?”我忙點頭,“明白了。”不一會換了一句,開始不停的問我,“你懂了嗎?”我還是默默的回答她,“懂了。”但心裡總覺得很彆扭,辦公室的其他同事看著我的樣子,不覺笑出了聲,感覺我們的交談實在滑稽。

何以感到這個美女的講話別扭,最後至厭煩呢,因為她缺少了對交談者的尊重,“你明白了嗎?”這個句式,指向的僅是聆聽者,將自己提問者的身份獨立了出來,居高至上,咄咄逼人,叫人難以招架。“你懂了嗎?”的句式更是強硬,不容置疑地逼問對方,“你就是個傻子或是白痴。”

談話若是進行到這裡時,大概一切都可以免談了,碰到斯文一些的人,會以最快的速度結束談話,請你走人,不歡而散。若是心直口快的人,可能會迅速地反擊提問者,“我是傻子,什麼都不懂。”保不齊還會說出什麼更難聽的話,這應該不是雙方交流所要的結果。

最無語的是,有些人已經把這兩句話當作口頭禪了,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因此他們有意無意地不間斷地挑戰與之交談的人的底線,並沾沾自喜,引以為傲,有人把他們笑稱“嘴欠”一族或是“欠扁”一族。

何以他們不自覺地一直在用這樣傷人不利己的問話方式,還不自知呢,大多是認為自己對專業知識的把握,已經足夠廣博,與之交談的全是小白或是菜鳥,如果沒有這種來自潛意識的自信滿滿,也不會趾高氣揚的口吐“蓮花”。

其實大可不必以這種方式去炫耀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所長,知識如此廣博浩瀚,每個人知道的不過是一些皮毛,你所炫耀的才學,別人稍加學習也不會遜色於你,即使他低調而謙遜,但不代表他智障或低能。

最近又聽到了幾次銀行職員對客戶這樣的問話,和我們前面講到的“你明白了嗎?”“你懂了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你理解(明白)我的意思嗎?”或是“我的意思你理解(明白)嗎?”

這樣的句式不斷被開發出“新品種”,並被用於交談中,最有趣的特點就是令對方很難回答,因為你用怎樣的方式回答都有問題。比如:第一種情況,我們虔誠的回答:“不明白。”“不懂。”“不理解。”第二種情況,我們回答:“明白了。”“懂了。”“理解了。”第三種情況,就是不做回答,那麼對方繼續口若懸河,他會預設傾聽者是第一種情況。

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句式,侵犯尊嚴不說,令自己非常不悅,又怎麼應對呢,第一種,不回答不理睬,面無表情地凝視著他,且聽他繼續講下去,只管接受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就好。第二種,直接回應,“這是你的口頭禪嗎,還是你喜歡這樣問別人。”估計他會有點蒙圈,需要反省一下,然後給他上一課。

上面三種很不友好的問話方式,是應該剔除的。但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有時如果確實需要了解對方是不是聽懂自己的表述時,又應該如何詢問對方又不傷及對方呢?

最好的方法是調整一下句式,前提是一定要放低姿態,從內心就抱著充分尊重對方的態度,把問句的主角導向自己,那就是:“我剛才說明白了嗎?”“我剛才講清楚了嗎?”“有沒有漏下的呢?”這種謙遜而又友善的語氣,會讓談話的氣氛非常愉悅,並易於彼此有效的溝通。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尬聊時間:男女之間存在純潔的友誼嗎?看看大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