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拐角遇到同學,推著輪椅,不時低頭貼耳和半身不遂的丈夫輕聲說笑。
他口齒不清,臉上肌肉僵硬,每一句都尤為吃力,仍高興抽動著講話,不時顧盼身旁的妻子。
路人看見,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她面容姣好,正值壯年,中風感情還這麼好的夫婦平日少見。前面的人都自覺走向兩邊,不擋他們的道。
我覺得,假如每個家庭都這樣親密無間,人群一定富饒強大。可惜,多數人只顧著自己走路,沒把溫暖傳給別人!
同學夫婦漸行漸遠,夕陽下,她的背影讓我想起當年還是學生時候我們班主任的樣子:個子不高,衣著樸素,總是和藹地笑,有種很安全,很願意和她待在一起的感覺!
可能受影響,周圍的人臉上彷彿帶起了一種溫和,無形的氣氛在感染著。
為什麼多數婚姻沒有這樣的感情?她是普通女人,他是機械維修工,住二十來平米、以前那種老磚屋的房子。別說錦衣玉食,連像樣的傢俱都沒有。
他生病,她擔子更重。中國工廠基本兩班倒,還得加班,可她常常把他推來公園。
她眼裡發出的那種光,旁若無人的笑,誰都看得出來,那不是裝,是內心的自然。沒有覺得負擔,沒有不耐和厭惡,所有都和從前一樣,只有那股默契和深情。
一直好奇,怎樣的共處才能讓兩個活在壓力下的靈魂不僅沒有互相埋怨,還一如既往,感到幸福?缺乏物質,人不是應該很煩躁嗎?
我想,一定是我們沒有正確解讀生活,腦海中生出許多重塊,逐漸疊加到了自己和別人的心裡。久而久之,就再也笑不起來。
也許,幸福的原力根本不復雜,只看如何接收感應。婚姻是聽別人的、以當下社會主流價值觀為取捨指標,還是安靜地傾聽感受發出的聲音?
希望,我們看別人的都是善良無垢的眼神,像她一樣,為他人帶來的,是真情和希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