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做不了萬能的兒子,我沒臉回家過年”。

年關年關,未婚青年的一大關。馬上到年底了,“剩男”、“剩女”這個極為精簡而又強悍的稱呼又開始規律性的泛濫。對於每一個單身青年而言,它包含著現實、三觀和焦慮,多年來都像一個詛咒,一年年傾軋著每一個“到了年紀”的大哥、大姐。

“悲觀,怨氣十足,罵天罵地,髒話連篇,道德綁架,都是我需要應對的,還要應對她無處不在的冷暴力,說不理你就不理你的白眼。累了一年,回到家才知道外面才是最溫暖的家。”

在之前的年代,似乎社會對孩子到了某個年齡該怎樣生活早就有了固定答案,而父母、親戚該如何反應也是固定模式和邏輯的。不知何時開始,不論男性、女性,但凡到了適婚年紀就要回歸婚姻是政治正確,甚至這個階段父母催著相親、逼婚、親朋表示著急,也是政治正確。如非如此,父母、親人就會感到焦慮難安,自責這是對這個社會的忤逆,對子女的不負責。

所以,出於這種政治正確的堅持和信仰,對於子女婚嫁問題,絕對容不得平等協商。無論何種看似美滿的家庭,在長期的矛盾對抗關係當中,都會日久積怨。中國人於家庭中所受的壓迫與扭曲,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從不會心平氣和地由衷地傾聽子女的心聲,哪怕嘗試瞭解一些不同家庭對待子女的態度都會以一句“與我無關”,自閉、蠻橫。

我們幾千年以來的文化傳統,也正是鼓勵這種控制。打著愛的名義,為你好的名義,都不能減輕其控制壓迫性色彩。而且中國人向來以孝治天下,將孝道賦予了實質性的社會道德約束力,極大地加強了孝的控制性力量。長此以往,粗暴武斷、決絕專制的家長居多,獨立明慧、通情達理者甚少。

有些人堅持不婚,並非純粹的物質條件等客觀因素的障礙,而是主觀的決定因素。現在的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以後,開始理性地思考、探求婚姻的意義,傳統的夫妻家庭角色,已經不適用現代思想活躍、敢於實踐的年輕人。

無論男女,當沒有慾望選擇伴侶時,強行安排就是相互將就、折磨。而婚姻恰恰經受不起這種被動的配合、催促和逼迫。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已然很快了,白天被催績效、晚上被催罰單,月底被催還款,年底了還要被催物件、相互攀比。

為什麼偏偏要催婚,為什麼“該結婚了”這件事一定要有標準答案?而且不允許有個人選擇?所以,讓長輩們知道,我們已經是徹底不同的一群人,他們對我們的瞭解實在太少,甚至存在著認知遮蔽。如此,才有希望讓他們放棄用他們的標準來替我們衡量、決定人生。

其實,他們已經很快了,對於婚姻,請不要再以愛的迫切行傷害之舉了,讓他們靜一靜,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多一些時間去想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對他們,請多一些等待、尊重和關懷。大禹治水,靠的不是堵,而是疏通。對於孩子真正的愛,也應該以溝通、引導為主。現實中的大爺、大娘們,都長點心吧,別再讓孩子委屈、自責:“做不了萬能的兒子,我沒臉回家過年”。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

過年的儀式感和割捨不掉的親情不應該以狹隘的姿態附著在“婚姻大事”這件小事上,而是應該享受“以食為天”,以八卦為愉的煙火生活。如此,才會有期盼的幸福和圓滿。

—END—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勇於承認自己不足的人,格局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