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記得人生中第一次沒趕上火車的情景。
幾年前漂泊異鄉的我,買了張週五晚上6點多回家的車票。下午特意提前出發,誰知道路上堵車嚴重,等我趕到車站的時候,早已經錯過那趟火車。
頭一次經歷這種情況,我心裡又著急又慌張,趕緊去人工視窗換票。
前方排了好長的隊伍,終於輪到我的時候,那天的車次都已售完,無票可換。
周圍人流攢動,而我彷彿停滯在那裡,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
我想回家,但是那天我回不了家。
我看著手裡這張永遠也用不了的車票,突然有種失控的無力與悲傷,無處所說。
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朋友,打通了電話。熟悉的聲音傳來,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
朋友在那端一邊安慰著我,一邊笑我怎麼那麼脆弱。
其實脆弱一直都在,只有失控時,它才冒出來。
PART TWO當我掛了電話,心裡的難過多少減輕一些。朋友不能永遠陪著我,我必須獨自面對現實。
不再有任何抱怨,我默默地買了一張後半夜回家的車票。
晚上的火車站仍然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唯有我靜靜地坐在那裡,回想著白天發生的一切,不斷地追問著自己:
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為什麼要經歷這些?我為什麼要回家?……
一系列的靈魂拷問讓各種不開心的事情一一浮現在腦海中,我看到自己一路走來的掙扎與抗拒,逃避與評判。我看到自己任性地拋棄自己的下場,傷痕累累,無比壓抑。
我承認這是自己的選擇,但是暗暗發誓,再也不要經歷這些。
從今往後我要對自己好,發自內心地對自己好。
我值得對自己好。
從那以後,我有意識地在各方面給自己更多的尊重與關愛。
現在看來,是那個經歷,把我往愛自己的方向上,又推了一把。
其實每一份脆弱,都在幫你看清自己,最終將你導向成長的方向。
PART THREE然而,我們往往並不習慣面對脆弱。
因為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在告訴我們,要堅強,不要哭。由此,很多人習慣了在人們面前壓抑自己的感受,假裝堅強地隱藏自己的脆弱。
特別在孤獨的時候,往往是一個人最脆弱的時候。
因為沒有其他人的影響,那些被壓抑的感受自然地會浮現出來,無處可藏。
那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脆弱,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PART FOUR所以,接下來我分享一下自己與脆弱的相處方法:
首先,承認自己的普通
可能對於一些習慣了在人前逞強的人們來說,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因為那意味著你要放下架子,放下一切你在別人面前打造的形象與設定,放下所有你對自己的定義、要求、框架、驕傲和自尊,放下所有那些你認為的很重要的東西。
把自己當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存在於某種印象裡的無堅不摧的超人。承認這一點,承認自己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可以堅強,也可以脆弱。
第二, 承認自己的脆弱
事實上,承認脆弱要比抗拒那個脆弱的自己要好受多了。
承認自己那時候就是脆弱的,不管是什麼心情、什麼舉動,不否定、不指責、不批評自己,也不抗拒那些感受。讓那種感覺完全地出來,全心地去感受它們。
第三, 察覺脆弱之下的需求
每一種脆弱的背後都有未被滿足的需求。
留意你在那個過程中有什麼情緒和想法?
你想要什麼?你渴望什麼?
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給你什麼?
留意內心深層的渴望,是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支援?陪伴?關愛?理解?……
第四, 與內在的自己對話
每個人多少都會安慰別人,但是很少人會安慰自己。
如果你看到一個小朋友受傷了坐在地上哭,你會怎麼幫助TA?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當脆弱的時候,就是內在小孩在哭泣。
當你看到內在的需求時,你當場就可以給到自己很多。
讓自己作為一個大人,來安撫內在的小孩,
與自己對話,給自己尊重與理解,鼓勵和支援,認可與陪伴,力量與關愛……
不要吝嗇任何你能給到自己的最好的認可與肯定、稱讚與鼓勵、支援與陪伴……
你是自己最堅強的守護者。
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透過口頭表達、在心裡想象著自我對話、對話式寫作、寫日記等等。
對我來說,最常用的是對話式寫作的方式。(後期會分享)
不管怎樣,當你試著與內在的自己溝通的時候,就是在用愛與力量將脆弱一點一滴地融化,收穫成長的過程。
第五,從脆弱中總結經驗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激發了你的脆弱感,裡面都有讓你學習與提高的地方,而你需要找到它們。
當你度過了前面感性的溝通階段,接下來就是理性的時刻了。
讓自己冷靜、理智地回顧整個事情,
去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還可以做出怎樣的選擇?
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是當初沒有想到的?……
把你從中收穫的經驗,當做是給未來自己的禮物。
相信我,
你獨自面對的每份脆弱,都在使你更加強大。
用我踩過的坑,照亮你前行的路
今日話題
那些脆弱的時刻帶給你什麼?
RECOMM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