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說,也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終極目標。可是,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有的人認為,有相同的財富,同等的地位,那就是平等。我則認為,並不是,而是人格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什麼是人格平等呢?,那就是每個人都能受到尊重,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機會。別看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但卻產生了一個最平等的制度,那就是科舉制度,科舉不論高低貴賤,只要你讀書夠努力,考試得高分,就有機會進入官場成為官員。但是,由於封建社會整體制度的問題,即使人們一旦透過平等的科舉制度走上仕途後,也會利用自己的權力製造社會的不公平,人為地製造不平等。

所謂人生而平等,不過是在出生的那個短暫的時間內,在人剛出生時,都是赤條條地來,什麼都沒有,即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就是這個道理。最初大家幾乎都一樣,之後,卻因為各自的境遇不同,導致了性格,身體、地位有所改變。但是,固有的人格卻是平等的,人性是相同的。

也許有人會說了,沒有同等的地位和物質條件,就談不上平等。其實,這是一種平均主義的思維,這種思維在每一次改朝換代時,都被起義者當作暴動的油頭,他們都會打著“均平富”的口號來蠱惑人心,可是,當他們成功後,他們又製造了新的不平等。

實際上,我們所要的平等,並不是物質的平均和職位的對等,而是機會的平等,也就是要制定公平的規則,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公平的規則下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往往公平規則下生活的人們,貧富差距也會因為規則的公平而縮小,即使有貧富差距,富人心安理得,窮人也自知之明。

比如同樣是一無所有的兩個人,他們分到的土地面積一樣,土質一樣,其中一個很勤勞,春天播種,夏天除草,秋天就會有很好的收成,而另一個人呢?整天睡大覺,打麻將,田地裡荒草齊腰,到秋天,啥也沒有,還怨聲載道,說什麼不公平,這就是他個人的問題了。

又比如,同樣是兩個人,一同去上學,其中一個廢寢忘食,努力學習,最終考上名牌大學,畢業後找到好的工作,有錢又有地位,另一個呢,別人學習,他打遊戲,最後,自己啥也沒考上,生活難以為繼,看到同學開豪車,住別墅,嫉妒之心油然而生,這屬於無理取鬧。

在機會平等的前提下,如果追求地位和財富的平等,那是荒唐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商有高低,在公平規則的前提下,有能力的人會獲得更高的職位,更多的財富,如果地位低的人要求與之平等待遇,那是無理取鬧,因為你所做的貢獻沒有別人大,你的待遇當然不會有別人高,財富和地位就不會平等。

所以,我們追求的,不是物質的平均和職位的對等,而是人格的平等。要獲得人格的平等,就需要制定公平的規則,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地位和財富。而一個規則公平的社會,也會有道德和法制來調節社會矛盾,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

在機會平等的前提下,地位高的人是以自己的能力獲得財富和地位的,深知這來之不易,也會倍加珍惜。地位低的人,也會審視自己,根據自己的能力努力做事,會生活得心平氣和。因此,富人不會為富不仁,窮人也不會仇視富人,地位高的人不會看不起地位低的,地位低的人也不會為嗟來之食而卑躬屈膝,每個人的人格也就得到了尊重。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1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三十、單身、碩士、北漂的我將何去何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