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高尚,是人生最好的詮釋。

詩人臧克家寫過這樣兩句話: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這種雖然死了卻仍在別人心目中活著的人,為多數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就是高尚的人,是我們景仰的人。

他們的高尚,是與生俱來的嗎?

有的人出身很好,卻成了一個卑鄙的人。

李啟銘,其父親李剛是某公安分局副局長,在開車撞人被攔下後,不但不關心傷者,還喊出“名言”:“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

李天一,是歌唱家李雙江和夢鴿之子,卻犯下輪姦的惡行。

餘姚某富二代,在斑馬線上飈車撞人,還喊出“在餘姚市,就沒有我們擺不平的事”。

有的人沒有好的出身,卻成了一個高尚的人。

武漢最美快遞員汪勇,在疫情風險最大的時期,自願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也是離疫魔最近的人上下班。

自願上疫情一線抗疫的醫生,“最美逆行者”。

老師張桂梅,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12年間讓1800多名大山裡的貧困女孩考入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這些人都出生於平凡,但在平凡之中,歷練出了博大的情懷,成為了一個高尚的人。

一個人高尚與否,出身可能是一個因素,但絕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沒有一個人是生而高尚,而高尚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他們擁有一種完全超越了平凡的情感,這種情感讓他們在“為自己”和“為他人”之中作出正確的、習慣性的、自然而然的選擇。

正所謂:出身與高尚沒有必然聯絡,只有情感是衡量高尚的唯一標尺。

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作為平凡人,我們很難為社會作出太大的貢獻。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修養自己的情感,從而跳出狹隘與自私,看見博愛與偉大。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願後人把高尚寫在我們的墓誌銘上!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墨茶你的父母為什麼在你離世以後還要貶低你。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