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滿27週歲卻仍未結婚的“剩女”數量,已超過3800萬,找個合適的人結婚,成了當代大齡單身女性最大的心理困擾。

新時代背景下,女性逐漸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在爭取平等與權力的道路上,世俗的眼光無疑是女性最大的障礙。

“女人27歲以上還沒結婚,就是恥辱”“不結婚就是傷風敗俗”等話逐漸變成了荒誕的“規矩”,不斷攪渾女性的思想,並灌輸給她們:你們唯一的選擇只有結婚。倘若不依照他們的想法來,女性就會被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籤,且被無底線羞辱。

但剩女真的是一種恥辱嗎?結婚就是女性唯一的人生選擇嗎?豆瓣7.8分的紀錄片《中國剩女》,全長75分鐘,導演挑選3個案例,完整地詮釋了當代“剩女”的態度以及其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

1.女性找不到結婚物件,是因為對男性要求太高嗎?

據統計,中國“剩女”在一線城市最多,特別是在北京,目前已經突破了80萬,不僅穩居國內第一,還創下了世界之最。

不少網友戲謔地說到:“嫁不出去,就是因為她們太挑了呀!”現實中,其實並不是每個女性都這樣。

紀錄片中,在北京工作的華梅是一名優秀的律師,今年35歲,談過兩次戀愛,兩次都是因為“家務分配”原因而以失敗告終,她對婚戀介紹人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男方能夠尊重女性。

就這樣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卻被介紹人當場潑了一盆冷水:“你這個要求太高了,你不是美女,年齡還這麼大,很難找到物件的呢!”

難道男性尊重自己的女朋友、妻子,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嗎?年紀大一點的女性,只有被使喚、被虐待、被奴役的命?那25歲就結婚的漂亮女性,到了35歲,年老色衰只能淪為家庭的免費保姆?

在華梅的認知裡,物質基礎都不是排在最前面的,她自己有較高的收入,並不要求男方買房買車,也不要求對方有多好的身高長相,但結果就是:積極參加相親活動,卻屢次受挫。

28歲的小敏是北京土著,嚴格來講,在北京這座一線城市,她還不算是太嚴重的剩女。作為紀錄片中最年輕的一位女性,小敏對男性的主要要求是真誠可靠,可婚姻牽扯的人實在太多,小敏的媽媽覺得女兒太天真,根據過來人的經驗,媽媽在此基礎上增添了“北京戶口”“穩定工作”兩項要求。

這樣看來,肯定有不少人會馬上指出:還要北京戶口,這難道要求還不高嗎?

殊不知,年輕的小敏家世優渥,有車有房、經濟獨立,且樣貌也不錯,這樣的條件,想要選擇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其實一點不過分,難道找個外地的窮小子,精準扶貧,才叫真愛?

由此可見,造成女性遲遲未婚的原因,其實與眼光高低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硬要折中一個說法的話,那就是,自身條件決定了自身的價值。

動物世界的法則本就是擇優而生,為什麼“剩女”大多存在一二線城市,而不是落後的小縣城、小鄉鎮?因為本質上,她們並不需要將婚姻當作生活全部的寄託。

那麼,既然她們條件都不錯,為什麼還會遲遲未婚呢?

經濟上的獨立,似乎並沒有讓小敏精神上更有主見,影片後面,小敏崩潰地對母親說:“我覺得我跟你聊不到一塊兒去,你跟我的思想總是不一樣,我怕你,可我不敢反駁你。

在小敏的認知裡,家庭的意見至關重要,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喜愛。她有喜歡的人,但更尊重母親的意見,母親比愛人更重要。

典型的媽寶女。

一直秉持單身主義的華梅,在被父母洗腦後,終於願意接受結婚,可她卻發現身邊連幫忙介紹的人都沒有,一向獨來獨往的她,只能再去商場裡面的相親角。

其實,要求高並不是導致女性晚婚的唯一影響,家庭思想、交際圈大小都可能是導致難婚的因素。

經濟獨立後,她們似乎很難解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自身的束縛,久而久之就深陷了其中,再加上外界對女性年齡的敏感度,“剩女”標籤讓她們迅速“貶值”,以至於大家最後都把原因歸結於“要求太高”。

2.不婚是一種恥辱嗎?不結婚生子,人生就不完整?

接受婚姻之前,華梅曾對親友說:“我覺得單身挺好,我為什麼非得結婚?不結婚就要判刑?”

堅定的態度,換來的卻是父母的訴苦和姐姐的一句:“不結婚,可不就得判刑?!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必須結婚,結婚生子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這種想法,理論上並沒有太大問題,有愛人陪伴的生活,的確大多比孤單一人幸福。

但人們對於“一定年紀”往往過於嚴苛了點,認為27歲往上還沒結婚,那就是“沒用”,就是整個家族的“恥辱”。

在婚戀諮詢處,華梅也表示:“我會考慮不生孩子。”

接待員卻驚訝了:“你既然選擇了結婚,怎麼可能不生孩子呢?”

“結婚生子”成了固定的婚姻流程。好像缺少了“生子”,婚姻就變得殘缺了,變得不完美了,結婚都毫無意義了。

然而恥辱、不完美,只是一種世人強加的主觀個人看法,並不是客觀事實。

覺得感到“恥辱”,不過是覺得聲譽受到損害,而事實上,她們沒有犯下任何違背道德法律的錯誤。如果把不婚、不生孩子,當成是跟搶劫、偷盜、敲詐、勒索同級別的犯罪行為,必須被判刑,那麼,離婚、毆打孩子等行為,豈不是要判無期徒刑甚至死刑了?

再來說完整。很多人會用“女人不生孩子,這輩子就不完整”來逼迫她們懷孕生孩子,其中也包括不少年長的女性。

人生哪有完整的呢?事實上,在耄耋之年來臨之前,沒有任何人有資格信誓旦旦地說,我這輩子是完整的。

小時候沒有快樂自由的童年、沒考上清北復交、婚前不能全款買房買車、沒有年薪百萬、老年患上重大疾病,都是不完整的,又有何人,可以說自己這輩子很完美呢?

對於所有人,健康長大已是不易,30歲後,接下來餘生的選擇,更不應該以“恥辱”和“不完整”去形容,那只是一種態度,每個人都有對自己人生作出選擇的權力。

“剩女”這個詞本身就存在不公,女性的價值,更不應該被一個擅自劃分年齡的“剩”字所貶低化,天下根本沒有完美的人,“結婚生子”的一套理論,也無疑是對女性的道德束縛、人格的綁架。

3.婚姻其實並不是人生的必需品

外界對“剩女”的各種調侃,毫無例外,都是圍繞著結婚展開的。

在紀錄片中,30歲的蓋琪出身書香門第,因為家道中落,父親患上重病,還欠下很多債務,親朋的集體勸婚,讓她覺得:或許結婚了,就可以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況了。

於是,她禁不住大家的壓力,恍恍惚惚地走進婚姻的圍城,接下來就是生孩子帶孩子做飯做家務的流程了。

這不是接受現實,更像是妥協,但也像是在接受的範圍裡,她自身做出了讓步。對於蓋琪來說,“婚姻”不是一個必需品,而是一種選擇。

在面對婚姻的時候,旁人的安慰總是以“幸福”為說辭,好像沒有婚姻就不會幸福,有了婚姻就一定過得幸福一樣。這套絕對化的說辭,卻從沒人對它負責,因為沒人在乎你結婚生子後過得如何,即使過得不好,他們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

婚後的蓋琪,在一年內完成了懷孕生子的全部流程,每天的生活,除了上班就是圍著孩子轉,從以前的被催婚,到現在孩子培育的多種考慮,她的幸福,不過就是從不穩定的被催促,轉化到了穩定的煩惱,這就是她嘴裡所謂的平靜。

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需品,準確來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結婚,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婚姻。喜愛小狗小貓的人,不一定是個合格的鏟屎官,喜歡小孩子的人,也不一定有承受懷孕和撫養的能力,在沒有確定的思想基礎上,所有事先牴觸的東西,如果被強加到一個人的身上,只會適得其反,且一團糟。

於女性而言,幸福和成功與否,不該以是否結婚生子來定性,“剩女”不該是對女性的評判,更不是恥辱,獨立與選擇自由並不與任何人掛鉤。部分傳統思想對女性的傷害從未結束,女性更應該將人生的權力緊握在自己手上。

人生的必需品,其實應該是我們看待生活的態度,以及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當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強的掌控度,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做什麼能讓自己愉快時,才會帶著自信的面孔,昂首闊步地向前走。這一點,不僅僅是對女人。

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和兄弟一起創業是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