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西方影響力最大的公共知識分子、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在他的書《生活十二法則》中提到:
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
其實,對我來說,每次大掃除,都可以讓我重新拾起一點點生活的希望。
放棄自己你經歷過對自己非常失望乃至放棄自己的生活嗎?由於個人職業發展及其他一些原因,這些年我過得並不好。
心情低落是比較常見的,一度也懷疑自己有輕度抑鬱。按我買的一些書裡的自測評分,甚至已經是中度抑鬱。不過我認為自測結果不能太信,就沒把自己當抑鬱看待。
那種低落的狀態,真是影響生活的每個方面。時不時,我感覺自己都放棄自己了。放棄自己的表現是,連日常生活最簡單的事,都可能不想做。
比如,連澡都不想洗了,甚至有時會兩天都不洗……另外一個表現就是,長時間不打掃房間。
大掃除的魔力在這種低落的狀態下,偶爾也會有間歇性的躊躇滿志,如果剛好晴天,我可能會提起精神對租房進行大掃除。
神奇的是,每次打掃完心情都很好,也會感到很充實。不僅如此,通常還會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一點點希望。
為什麼簡單的大掃除會有這麼好的效果?直到我讀了《斷舍離》才知道答案。
打掃房間等於打掃心靈我以前不知道的是,當我們大掃除時,我們同時在“打掃”自己的心。
我們的心理狀態與環境是高度相關的。當我心情低落時,我會習慣性地進入半放棄自我的生活,除了吃飯睡覺,其他事都不想動。於是,長時間沒拖地,地板開始變髒;外賣包裝可能在廚房堆了一角……
而當我們打掃完,看到房間重新恢復清潔,環境的改變會讓我們心情好很多。
打掃“斷舍離”同時,打掃房間可以是一種斷舍離的方式。
當我在清理各個抽屜的時候,會丟掉部分東西。其中一些,會讓我猶豫要不要丟掉。
一些和回憶相關的東西,一些好久沒用過但未來可能用到的東西,在選擇的過程中,其實已經在“斷舍離”。丟掉的是物體,而放下的是過去。
打掃“這件小事”另外一點,打掃之所以會讓我感到充實,那是因為此時我已經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特別需要做一些事情,來感到自己原來不是什麼都不會做。
打掃,就是這種小事。我們需要透過一些小事,來找回部分的自信。
正如喬丹·彼得森所問到的:觀察你周圍的環境,從小事開始。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機會?……你做了那些你能夠做到,也能夠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的事情嗎?你清理過你的生活嗎?
如果我們的生活很糟糕,不妨從清理自己的房間開始。或許,這會是改變生活的開始。
我們一起收穫新知,實踐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