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為人處世也一樣。
說話是一門藝術,而會說話更是一種智慧。
在恰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是智慧;在恰當的時候,懂得保持沉默也是一種智慧。
一個人若能掌握說話的訣竅與忌諱,對自己的未來是有利無害的。
人生在世,與人相處,假話全不說一個人會說,是一種才能。
而說假話,就失去了處事的原則。
有人說:“你能欺騙少數的人,你不能欺騙大多數的人;你能欺騙人於一時,你不能欺騙人於永恆。”
深表贊同。
曾看過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大戶人家,兒子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落榜了。
他灰心喪氣,想要結束生命,但想到了家人,他打算回家撒謊。
於是,父老鄉親迎接他歸鄉,家人還擺宴7天慶祝他高中。
期間,有人問他:“你中了進士去哪當官”?
他編了個地名,又一次贏得眾人的恭維。
過了幾天他不得不“上路任職”。
路途中,窮困潦倒,最終餓死街頭。
撒謊是需要成本的,為了圓一個謊,必須再撒幾個謊,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
假話全不說,是為人之本,處世之道。
人活一輩子,與人打交道,真話不全說話不像話不如不說,話不投機不如沉默。
待人,切忌交淺言深。
人心隔肚皮,內外兩不知。逢人話三分,不可全拋心。
真誠過度,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種負擔,如果遇到心術不正者,還會讓自己受傷。
演員佘詩曼曾說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明明子虛烏有的事,卻莫名其妙被傳成了真實的事。
後來,她再也不相信圈內所謂的朋友,也只敢和身邊最信任最親密的人傾訴。
不是相交過甚的人,不必說太多。
除此之外,還總有一些人自以為口無遮攔是活得率性,
其實不然。
電視劇《歡樂頌》中,曲筱綃看到樊勝美穿了一件白色的露肩睡衣,就略帶不屑地看她一眼,說:
“你這睡衣在哪兒買的呀?我媽今天早上穿的也是這件。”
樊勝美聽到後,臉色難看。
不說,有時候是一種氣度。
真話不全說,但可以有自己的態度;
真正的成熟,看破不說破。
我們都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就是自己對別人好,也希望別人對自己好。
然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說話辦事,做人做事,核心就是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卻可以換位思考。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一反常態,站在旁邊一直嘮叨:火太大了、少放點油、要燒焦了、別放那麼多鹽......
妻子忍無可忍,說:“我知道怎麼做,不用你指手畫腳的。”
這時,丈夫很平靜地說:“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開車的時候,你在旁邊一直嘮叨,我的感覺也是怎樣的......”
為人處世,能者用言語表達,智者用沉默表態。
不讓說而不說,是順從或憤懣;
不敢說而不說,是畏怯或怨恨;
不便說而不說,是禮貌或虛偽;
不該說而不說,是審慎或世故;
不必說而不說,是默契或隔膜;
不屑說而不說,是驕傲或超脫。
做人要學會圓滑,做事要懂得善變。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
假話全不說,真話也不全說。
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不僅不會讓他人尷尬難堪,還顯得自己大方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