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次回家的時候,總想買點什麼回去,之前買的時候總喜歡打電話問爸媽,家裡需要什麼,結果總是一樣的,爸媽總會說各種不需要,不喜歡,後來學乖了,就不問了,直接買就行了,當然有人說我矯情,要買就買,還問個什麼,一問的話那還買的成麼,想想也是這樣,儘管有什麼理由,也在這句實話面前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其實從小到大,在父母的嘴裡,聽得最多的除了那幾句非常經典的話(“要多穿點,別凍著”,“照顧好自己,別不捨得”,“不用操心家裡,我們很好”)之外,其次也就是“不喜歡”這個詞了吧。回想那些懵懂無知的日子,就習以為常當真了,怎奈韶華易逝,在經歷了多少個四季交替之後,我還是明白了這三個字的真正含義,畢竟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身邊也多了另外一個人,當你想要疼她,愛她的時候,這三個字也就不自覺地從嘴裡冒了出來,想著在我們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也許才能最能體會當年我們的父母是怎麼樣的將他們的愛透過這簡單的三個字輕描淡寫的從他們的身命裡擲地無聲的拋入我們的生命裡了。

經常看些類似朱自清的《背影》這樣的文章,因為總覺得這輩子欠了父母太多,即使你把所有,甚至是生命給他們,都不足以償還欠他們的,也許有些債本來就是無法還清的吧。人在面臨感情問題的時候,總是脆弱的,儘管有些人表面裝的若無其事,其實內心早已傷痕累累,不堪一擊,不可否認,人很情緒化,很容易毫無頭腦的被一些事,或者人激動情緒,而後又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該怎麼樣依舊怎麼樣。因此,總覺得人似乎一直不斷地藉著一些東西去時刻的提醒,激勵,清洗自己的心靈和靈魂,才可以保證自己不會變得麻木,不會變得冷血無情。

想想那個在連幾十塊學費都交不起的年代裡,那些一去不返的噩夢般的日子,雖然已經遙不可追,但是也似乎一直的歷歷在目。在那個年代裡,也許最開心的日子還是過年吧,畢竟一家人還湊合著有一斤肉吃,在那個吃夠了紅薯和爛南瓜的日子,這是多麼的奢侈,記得那時候餃子是酸菜餡的,就酸菜和鹽,這一斤肉也就只能和白蘿蔔,胡蘿蔔一起炒了,說真的,那蘿蔔好香。清晰可見的幾塊肉,我和妹妹總是讓父母吃第一塊,可是不管怎麼讓,爸媽總是說不喜歡,一直到最後,老媽都不會吃一塊。那個年代的貧窮,已經可想而知了,童年除了與豬牛和鋤頭扁擔打交道,什麼玩具,辣條,冰棒,泡麵,硬糖之類的,那簡直是外星人的東西。

隨著學校的不斷變化,一直從小村莊考入鎮上,再到市重點,省重點,最後到出市出省,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儘管生活條件有了改善,但是依然是打著算盤過日子,偶爾遇到那些特別價格的東西,簡直就是白送的東西,就一直留著,拿回去給爸媽看看,嚐嚐,爸媽依舊是各種“我不喜歡”,不論以怎麼樣的理由,總是無法說服他們,甚至是一包七毛錢的泡麵,老媽依然不肯吃一口,就是最後喝口湯。當然,一般人是無法明白的。我從來不相信“感同身受”這個詞,更不會相信說這話的人,就好比一個在火堆裡極度難受的人,聽著另一個人哭喪著臉對他說感同身受。所以,有些事情,除非你經歷了,否則不要輕易對人說這個詞。在不明白一個人的過去的時候,請不要對他的現在指指點點,評頭論足。

而今,情況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但是,耳邊卻依舊經常地迴繞這“我怕不喜歡”這幾個字,也許爸媽真的已經習慣了,習慣以這樣的方式,來無聲的表達他們的愛,即便有時候真的覺得該對他們更好點,但是他們需要的,也許真的是最簡單的陪伴吧。而且越是當我們孤單的時候,能想到的,也許單純的就是,那些愛我的人能夠陪著我多好!

那些年,有一種愛叫做“我不喜歡”,這些年,這份愛,仍未走遠!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30歲,該怎麼告別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