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習慣不同,看是小的事情,也會影響家庭和諧。
兒媳晚十點還要吃點東西李東開了一個理髮店,今年37歲,他的妻子26歲,人長得很白,微胖。
李東很孝順,在高檔小區為自己和父母買了兩套房,是對門,滿以為這樣住起來會很方便,互相也有個照應,誰知卻發生了矛盾。
李東特別寵著自己的妻子,每天兩個下班回家已經到十點了,他們經常在外邊買點吃的東西,準備回家吃。
每當這時,李東的媽媽,總是把門開著,在家裡等著他倆回來,看到他們到了十點還要吃東西,覺得這樣做不對,就在樓道大聲訓斥兒媳,說的都是對兒媳健康有利的話。
兒媳也不說什麼,等婆婆說完,回到自己屋裡,就哭鬧起來沒完,李東沒有辦法,兩邊都說不得,只好兩邊哄。
時間一長,李東覺得很累,他把這兩套房子賣了,自己在別處又買了一套房,讓自己的父母先回鄉下住,等再攢點錢,給父母選一個離自己家不算太遠的地方,買一套房。
妻子吃得少,晚上9點出去吃宵夜林濤和妻子、兒子一家三口和爸媽住在一起,家裡自然是媽媽做飯。
林濤的媽媽不吃辣椒,她做的萊中,一點辣椒也不放,林濤的妻子是無辣不歡的人,每天都吃得很少,林濤心疼妻子,又不好跟媽媽說,經常等媽媽睡下之後,帶妻去吃麻辣的菜品。
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林濤在自己家附近,買了一處小的房子,給爸媽住,這樣讓爸媽幫著帶孩子,飯呢,分開吃。
林濤這樣安排,既能互相照應,又有自己的小自由。
林濤他自己會做飯,每天都盡力哄媽媽和妻子,讓她們高興。
滿桌子的菜,沒有我能吃的東西呂華是一個事業單位的中層幹部,每天都很忙。
這一天,她對自己的同事說了一件事。
同事很好奇的問:
“都是什麼菜呀?"
呂華說:“蒸的土豆和茄子,黃瓜、蔥、生菜、都是生的,還有大醬,花生米。”
呂華繼續說:“居然拿上來一盤花生米,花生是菜嗎?從來沒聽說過。”
同事一聽,就知道,這個婆婆是東北人,這樣的一桌菜,有的東北人能吃撐著了。
這個扣肉可好吃了,快吃吧賀珠的婆婆對她很好,因為賀珠的工作忙,家務一點都捨不得讓她做,每次對賀珠說話時總是笑呵呵的。
只有一點,婆婆喜歡做扣肉,而且做得非常好吃,而賀珠卻不喜歡吃肥肉,婆婆每每勸她吃,她有點吃不下,很為難,又怕婆婆掃興,就慢慢嚥下去,但是總覺得不舒服。
另外兒媳長期形成的習慣,婆婆不要試著改變,反而會鬧出矛盾來,因為有些習慣不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