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好朋友的父親去逝,去火葬場參加完葬禮,回想朋友的淡然處不禁之讓我有一番感慨。
對於死亡這個詞對我而言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身為家中長女的我在二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相繼失去了兩個至親,我的父親母親在他們五十三歲之際先後離開了我和弟弟妹妹,那種傷痛無以言表,如果說父母不在,人生就走向歸途,那我好像在歸途上比許多人早走一步,沒來得及報答養育之恩,沒享受夠父母的無私關愛,就一片茫然的結束了為人兒女的角色。那些年腦海裡盡是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各種思考,各種迷惑,各種思而不得的痛苦,各種無盡的思念,所以害怕聽到死亡的所有資訊,更別說去火葬場參加葬禮之類的活動了。後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隨著閱讀《道德經》之類的哲學書籍和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文章等等,使以前的迷惑漸漸的明朗起來,以前的想不通也漸漸的放下了,所以慢慢能從容的面對死亡和失去。
有了上述的經歷和改變,才使得今天在火葬場參加葬禮的我也沒太大的感覺,對日常生活中的得不到和失去也看的開。之所以有這些改變,是我把握瞭解決問題的關鍵詞,就是順其自然。具體說就是做你該做的,承受你該承受的,享受你該享受的。沒什麼秘訣,但卻是我自己一點點的體悟的。
總結起來,人要成長,就必須要歷經磨難,也願意在磨難中自我成長,誰能幫助你的成長?你自己,有益的書籍,以及時間的一臂之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