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你有夢想嗎?朋友,請乾了這碗雞湯! 老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這些年,面對生活的毒打,談志向,怕只有遭人嘲笑的份兒了,快速發展的時代,慾望的干擾與腐蝕,自甘的墮落,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哪怕僅僅是柴米油鹽已經讓大多數人憔悴不堪。這讓我們忘了自己曾是有夢想的人,不管你曾經想當一名科學家,一名老師,還是一名警察。取而代之的是,我什麼時候能買一個更大的房子,什麼時候能夠還清信用卡,什麼時候實現財務自由。

你我是否也都變成了"無志者"?我對此曾經堅信不移,我已經成為了一個沒有理想,沒有志向的人,因為它早已無處安放,有的只是不經意的一場興奮而已。但是前天參加讀書會,聽了"日新學社"發起人王子關於王陽明的分享,我發現我的初心未改,我一直在成為一名"科學家"的路上,大多和我一樣小時候有成為"科學家"夢想的人也是一樣。我們並不曾改變,我還是那個我,你或許也還是那個你

王子說,不管說你小時候想當科學家還是老師,大多源自於我們我們對世界真相的一種渴望,想去認知這個世界。而那時的我們想破天,能想到最有學問的人是誰?科學家,老師。但是無論是什麼,都是對於世界未知探索這個夢想的一個"象"而已,小時候可能認為老師和科學家就是什麼都知道的人,以至於要立志成為這樣一個人。在我童年的概念裡,科學家應該是拿著望遠鏡觀察星星的人。而這一具體形象也許就是我幼年對了解世界這種渴望的的一種寄託,是我對自己理

想的一個抽象。好在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一直保持一顆好奇的心。面對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從哪兒來,我是誰,到哪兒去,還能夠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總結。此生也許無緣瞭解這些真相,這條路還是會走下去。

王陽明做學問要先立志,王陽明的志向是做個大聖人,而聖人的三個標準是,立言,立功,立德。王陽明是努力而有天賦的,這三個方面佔全了,當代似乎不可能,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想想可以怎麼活。

向死而生,"死"這個話題在我們的傳統思想中總是被忌諱的,"死"又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向死而生,當年在萬家工作的時候公司要求我們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中有一個習慣叫"以終為始",讀這本書讓我對向死而生有了初步的理解,一個人活著,此生要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在你我死後,別人如何評說而已,墓誌銘上會留下些什麼?當然在職場上的"以終為始"更在於工作目標的設定,我們要朝著工作中制定的目標努力。

後來看了《尋夢環遊記》(這是一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推薦看一下),在這方面給了我更多的感觸,一個人的死亡如果劃分的話,可以分為這麼三種,第一種,當你活著,你已經死了,這是精神上的死亡,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對未來沒有了期望,喪失了理想與鬥志;第二種,是肉體上的死亡;第三種,是當沒有人再懷念你,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你的痕跡,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也不曾有你的傳說,這是真正的死亡,99.99%的人都這樣死去了,而有些人卻以這種方式得到了永生。

我當然期望自己能夠像第三種死亡一樣得到永生,同時我也思考,我的親朋好友如何在我死後對我評價,我的後代,如果我有的話會如何評價我,是否以我為驕傲,現在我顯然並沒有做到這一點。重拾理想負重前行。

寫在最後:當你迷茫落魄時,亦或是當你春風得意忘乎所以時,都可時常想想你的初心,重拾你幼年的夢想,想想你的家人,你的列祖列宗躬耕之艱辛,為創立家業而櫛風沐雨,想想有那麼一天你入土的時候子女,孫子,孫女,親朋摯友如何對你評說,我想這個並不僅僅是別人如何評價你,而是你想要別人給你怎樣的評價。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們在不同階段相遇、然後不同路口分別,但是目的地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