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小作怡情,大作傷身。”

用這句話來形容感情裡的作,再合適不過了。

何為小作,何為大作?

小S一跟男朋友鬧矛盾,就開始冷臉相對,拒絕溝通交流,最後放下一句話:“我們分手吧。”男生見狀,開始著急,趕忙哄小S,最後兩人和好如初。小S內心竊喜一陣:果真還是在乎我的。

小W一跟男朋友鬧矛盾,先是故意裝作很生氣的樣子,男朋友也會過來哄。然後小W生氣的說道:“哼,你又惹我生氣了,我不開心。”男朋友見自己的女朋友這麼不高興,趕忙說道:“寶貝,不生氣了好嗎,你看怎麼樣你才能不生氣啊?”“你以後多陪陪我,我就不生氣啦!”

兩個例子,也很明顯,小S是明顯的大作,在一次次的觸碰對方的底線,結果自然是最後一次以分手作為要挾時,男友果斷同意,並且一去不復返。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類行為。

01 為啥感情裡總存在“作”這種行為呢?

看事情,不要光看表面。

表面是一個人好似沒事找事,鬧情緒,鬧分手,但是所有行為的背後,一定掩藏著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接觸了很多來諮詢的姑娘,都對自己的戀情,感到心累。她也明知自己沒來由的發脾氣,胡鬧,會讓關係惡化,但就是控制不住。

男朋友一稍微有點冷淡,姑娘就開始胡思亂想,不高興了。剛開始作為另一半,還能哄一鬨,可是時間一長,也會感到心累壓抑。

反觀這些人群,在普通的人際關係裡,好似沒啥大問題,也懂得謙讓包容,但唯獨一談戀愛,變身成戀愛腦了,情況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其實所有親密關係裡的問題,都對映著原生家庭裡遺留的問題。我們出生之後,第一個接觸的人是父母,第一段親密關係是跟父母,所以如果原生家庭關係不夠健康,作為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跟父母的關係,那麼同樣的,童年受到的傷害,會在親密關係裡進行一次次的重複。

即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種小孩子,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如果父母不滿足他,他就開始鬧騰,或者哭,或者笑,總之就是要透過各種小計,來得到自己的願望。而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因此滿足了他,他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那就是隻要自己鬧一鬧,父母就會妥協,自己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滿足。

這是一種制衡他人的手段,表面看似是跟父母要東西,其實深層次是要關注。

尤其一個常年得到忽視的孩子,這種手段會更加變本加厲。

就像學校裡的那些小霸王,他們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父母沒法陪伴自己,所以他們要靠著這麼做,去吸引父母,乃至別人的注意。因為一旦得到了父母的忽視,會給他們一種自己會被拋棄的感覺。

為了降低被拋棄的恐懼感,吸引他人注意的方式,要麼表現的足夠好,要麼表現的足夠差。

這樣的童年問題,一旦沒得到解決,便會延伸至成年。

在跟伴侶相處的時候,會很容易照搬童年跟父母的相處模式,一旦覺得伴侶忽視自己了,便會觸發內心深處被拋棄的恐懼,進而實行一些措施。慣用的手法,便是作鬧,也就是一種搞破壞的行為。

可見童年,對一個人的一生,有多麼重要。

02 作不好,灰飛煙滅

王寶兒就是一個帶著童年傷痕,活著的成年人。

由於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作為撫養方的母親,又因為要掙錢養家養她,而忽視了對她的照顧。

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是跟著自己的姥姥生活。

一向乖巧的王寶兒,在步入初中之後,便轉了性,活脫脫變成了一枚叛逆少女。戀愛,打架,在學校裡有著“大姐大”的稱號。

寶兒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女,母親也無可奈何,並且一度放棄了她,任她自由發展。後來,20出頭的年齡,她談了場戀愛,最後結了婚。

婚後的生活,也過的一地雞毛,寶兒把平淡的婚姻生活,過的好似一場鬧劇。三天兩頭跟丈夫吵架,打架,鬧到婆婆家,孃家。

寶兒說:“丈夫整天不顧家,對我也不關心。”所以她照樣採用了找事的方式,來讓丈夫多點關注她。

寶兒將小時候未被滿足的需求,帶入了婚姻中,依然延續著她的作風。

後來,她與丈夫離了婚,不歡而散,離婚原因是丈夫受不了這個女人如此鬧騰…

其實你會發現,一個喜歡作的人,首先缺愛,其次缺乏安全感。

當她覺得不安全時,會使用各種甚至是跌破眼鏡的手段。

“我們分手吧!”,目的是為了喚起對方的重視,以分手作為要挾,讓對方服軟,好更愛自己。

給伴侶打電話,打了不下幾十個,打到接為之,這是一種焦慮,恐懼對方離開。強迫對方與自己保持100%的親密度,不可消失一分一秒。

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那種為了不分手、不離婚而威脅對方,乃至鬧到要自殺的場景。這都是一種要挾手段,目的也是希望對方妥協。

不得不說,這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控制型人格,靠這些方式,以獲取主動權,從而掌控別人。

可是這種手段使用的多了,另一半自然不會當真,甚至覺得不可理喻。

頻繁的觸碰他人底線,必然導致“灰飛煙滅”。

03 如何改變這種不可取的“作”?

既然作,是一種破壞親密關係的行為,那麼如何改善,好讓親密關係升溫呢?

(1)接納情緒,看見真實的自己

當一個讓人不高興的點襲來時,比如他本來答應週末陪你出去玩,卻來了突然的工作,你為此感到不高興,覺得男友不在意你。然後觸發了你內心的傷痛,你害怕男友不再愛你,你害怕被他拋棄,於是你開始用不理他,或者跟他吵架,來求得關愛。

每次當不良情緒出現的時候,希望你能夠看到內在那個真實的自己。

其實你不是生他的氣,不是爽約這件事惹了你,而是你內心小時的傷痛還沒被修復好。這讓你想起了小時候,你被忽視乃至遭到拋棄的經歷,因此你變得非常的恐慌,最終激起了你的負面情緒。

但凡你能看到這一點,也就不會太過怪罪於你的伴侶了,更何況伴侶是正當理由。

即次發情緒是憤怒,其實原發情緒是恐懼。

對,你用憤怒,掩蓋了你真實的恐懼。沒人希望當做弱者,被別人看到,我們總是習慣於掩飾脆弱,而把強的一面展露給別人,怕被人看不起。

所以你需要坦然接受你的真實情緒,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同時不做過多的批判。

當下次再發生矛盾的時候,理清思路:“哦,我生氣,其實是害怕他拋棄我,事實上,他不可能事事都滿足我,我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

也許你的童年確實並不幸福,你也遭受了很多痛苦,但是,這些傷,是你的一部分,你需要做的是接納它們。

看到它們,才能夠放下它們,從而解決它們。

現在的你,有能力去自我療愈,讓童年的傷得到痊癒。

(2)關注自我,更多的愛自己

作,就是索取愛的一種方式。但是過度的索取,只會讓關係失衡。而習慣作的人,也意味著過於的關注他人,缺少對自我的關注。

喜歡眼睛總是盯著對方轉,沒了自己的生活。對方一個輕微的舉動,你都異常敏感,多想,甚至可以上升到對方愛不愛你的地步。

這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不光你累,伴侶也會長時間被你搞的精神崩潰。

Mary有個習慣,無論男友在幹什麼,或者去了哪裡,都要給她報備。她覺得知道男友的行蹤,她才感到安全。

剛開始蜜月期,男友自然很樂於跟她分享。但是時間久了,不可能事事如意,男友也有忘記的時候。這個時候Mary就會慌了,因為暫時聯絡不上男友,她甚至會給男友的朋友打電話,詢問他的行蹤,甚至直接跑到他家裡去找他。

說實話,這就有點太神經質了,最後男友受不了控制慾這麼強的Mary,而選擇了分開。

Mary因為太在乎男友,把自己全部的時間都押在了他身上,而投入越多,則會越患得患失,這是愛的規律。

為此,解決辦法就是把關注力多點放到自己身上,愛自己七分,剩餘的給他就好。

充實自己的生活,培養自己的愛好,保持自我進步,不要以為談了戀愛就萬事大吉,一直停留在原地。兩效能夠長久維持的根本,在於價值的平衡。一旦失衡,價值不足,就會造成分道揚鑣。

你更多的關注自己了,也就少了那些不安的情緒,而且把重心放在如何讓自己開心快樂上,這樣不好嗎?

一個懂得讓自己快樂的人,也是充滿吸引力的,同樣,他的親密關係,也會呈正向的發展。

想要獲得愛,請先自我滿足。自我滿足的方式,最簡單的,去播撒你的愛出去。在你付出愛的同時,你也會收到同樣的回饋。

熱衷公益,幫助他人,為社會傾盡所能。大愛無限。

(3)合理的處理矛盾

最後,當你們之間發生了矛盾,如何處理是一門大學問。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爽約的例子,他因為工作爽約了,本能的你會不高興,然後跟他吵架,最後你不爽,他也不爽。兩人內心就積了恨,你嫌他不夠重視你,他嫌你不夠體諒理解他。很顯然這是一種情緒化的做事方式,對你們的關係沒有絲毫好處。

那麼正確的方法就是,選擇一種中庸的處理方式。

瞭解引發情緒背後深藏的原因,然後以合作伙伴的角度,去處理,這樣才會皆大歡喜。

你可以說出你的真實感受,比如你因為他的爽約,而有些傷心難過,並且提出希望他可以下週陪你的具體要求,當然,你還可以進而提出讓他做出一些補償。

過腦子的表達方式,遠比情緒化的做事,效果要好。

如果你能夠把他當做你的合作伙伴,那些沒必要的爭吵是不是就可以減少了呢?

本著合作雙方都獲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你可以有你的PLAN B,即他無法滿足你的情況下,去自己滿足自己。既開心了自己,也讓他感受到了你的大度,甚至因為愧疚而對你更好。

“作作更健康”,指的是撒嬌式的作,是為了增添兩人之間的情趣,可不是一腔熱血,光顧著發洩自己的痛快,而破壞了兩人之間的親密度。

親密關係是需要耐心經營的。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公做的哪些事讓我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