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我以為金錢不重要,房子不重要,他的家人也不重要,只要兩個人相愛就夠了。所以,我選擇了裸婚,沒房沒車就結婚了。但是婚後生活讓我認識到自己有多傻。
沒有車子,出行不便,我們自己分期買了一輛車。沒有房子,我們跟公婆住在了公婆原來住的平房裡。結婚一年多,由於住在一起多有不便,公婆搬到了他們另一所房子裡。但是吃喝都在一起。有孩子後,婆婆就跟我們一直住在了一起。
婚後兩個家庭的所有支出,電費、網費包括日常所有的吃喝等日用支出全是我們的。而且作為兒女,不管什麼節日,都要為老人買禮物,不然視為不懂事不孝順。但作為年輕人,本來掙得就不多,還要還貸款,這下更是拮据了,經常入不敷出。婚前想著公婆家庭條件不好,房子我們婚後兩個人一起努力買,可是這種情況根本存不下錢。買房子更是成為了一種奢望。但這些,都不多說,畢竟當初是自己選擇的裸婚,照顧老人也是應該的。沒錢只要自己努力、肯吃苦,早晚會過好的。
主要的矛盾還是在於跟婆婆相處上。
其實,所有的矛盾都是在我辭職後開始的。原來每天上班,早出晚歸,跟婆婆相處不多。每天晚上六點半到七點才回家,飯後時間不長就睡了,交流也不多。
自從辭職在家後,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生活習慣也不同,教育經歷、生活經歷也不同,導致矛盾不斷。
吃食上的不同:
凡是我愛吃的我婆婆一律不愛吃,我婆婆愛吃的我也不愛吃。她愛吃甜的、鹹的、口味重的,但是吧,有時你給她做了吧,她又嫌有邪味受不了。她做的飯菜油重,又鹹,每次吃的時候我就吃的很少,她就會說:“怎麼了?你相不中嗎?怎麼不吃”“我吃飽了”我只能這樣回答。要不然我就會自己另做一點,但是她會不高興。
她做菜每頓只做一個菜,不愛吃也沒得挑。現在基本我做飯,我會多炒幾個菜,總有各人愛吃的。但是她會在邊上說“不要放這個,我不愛吃”“不要放那個我也不愛吃”“多放點鹽,鹹點好吃”忍無可忍我會說“你不要管了好不好,趕緊去看孩子去吧,等著吃就行”。但是,她又不高興了。
觀點上的不同:
平時聊天說話的時候,我剛說一句怎樣,她就會說哪有呀,人家誰誰不挺好的嘛。
尤其在照顧孩子方面,我但凡給孩子精心弄點吃食,她就會說“用不著這樣伺候,人家誰誰整天就吃麵條吃饅頭,也不伺候,長得好好的,他爸爸小時候俺從來不這樣,不吃就是不餓”
“人家誰誰小時候,家裡窮呀,整天餓了就喝水,不照樣長這麼大了”。
我心想“又不用你做,操這心”,然後回答“現在能跟以前一樣嘛,條件好了為什麼不讓孩子吃好點,現在都講究營養均衡了,要不然現在小孩都聰明,為難誰也不能為難孩子”。
還有,我說“我沒衣服了,得買衣服了”
她說“你原來買的那件不是好好的”“你前年那件衣服還挺漂亮呢,然後……”
反正就是,你不管說什麼、做什麼,她都有理由等著你。有些問題還會跟你犟,就跟打仗一樣,非得講到你不說了,然後讓她以為她贏了才行。原來的時候我都跟她犟,現在她一多說一句我就會立即什麼都不說,幹別的事情去。至少不讓自己生氣。不過,她也會生氣的…
生活習慣上不同:
我比較愛乾淨,每次做完飯,都會先把鍋、灶、檯面擦乾淨再吃飯,吃完飯接著把碗洗了,餐桌擦了。她呢,炒菜後從來不刷鍋不擦檯面,碗盤用完後也是扔池子裡面。東西也是喜歡隨便亂扔,一點都不整潔。
洗衣服呢,我都是不管五遍還是六遍,水清了才行。她呢,什麼衣服也是兩三遍完事,水還渾呢就不洗了。
屋子呢,我每天都要擦一遍,她就說用不著。我就特別受不了,尤其是她還逢人就說“我打年輕就是個可板正、可愛乾淨的人了,現在媳婦比我還乾淨,我乾的她都相不中了”。
其實,以上說這麼多,也不是為了抱怨什麼。畢竟年代不同,生活經歷不同,生活在一起肯定有摩擦有矛盾。我只是想讓未婚的人,以我為鑑,千萬不要裸婚。
一,沒房沒車,婚後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有孩子後。有條件的,婚前男女雙方各出部分錢付個首付還是很有必要的。婚後,呵呵……
不過,真正有能力的年輕人,能憑自己能力買房買車更好,我的建議不用看。父母有錢,已經買好房的,我的建議也不用看。像我這種父母沒錢,能力平平、錢包平平的人就採納採納。
二,跟公婆住在一起,真的是矛盾摩擦不斷,每天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弄得雙方不高興真的不值得,而且容易引起對婚姻的失望。
不過,婚後這幾年,透過跟婆婆的多方切磋,我的心態也變得平和了。有婆婆在,好處還是很多的,起碼在你忙的時候、在你外出的時候,可以給你照顧一下孩子。這一點上,透過孩子對奶奶的喜愛程度上,就可以給予充分肯定。什麼照顧孩子不仔細,愛玩手機,不愛乾淨,這些可以統統忽略。總比沒人看孩子,走哪領著兩個小尾巴,什麼都幹不成的強。
所以,擺正心態很重要。人要知足,不要有太多奢求。摩擦是必要的,有摩擦才能變得圓滑。有摩擦才能變得強大。推己及人,二十多年後,我也會做婆婆。到時候我不一定能做的比我婆婆強。
愚人愚見,家庭瑣事,還請多多指正,莫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