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一個職場人的成長速度都會影響著個人的收入和成熟度,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去啟發自我,實現加速度式的成長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如何教會我們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走向更積極幸福的人生吧!

這種試圖從過去尋找原因,企圖用原因來解釋種種事物,說明你所堅持的一種原則是“決定論”。

相反的,“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提出了能夠改變我們行為的“目的論”,用目的論可以用來解釋一些我們行為內在的心理想法,我們的行動總是存在著某種目的,能從自己的經歷之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換個角度來說,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所經歷的一切,而是我們賦予這段經歷的意義。

我們所擁有的一些消極情緒,如憤怒、難過、傷心等都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它,賦予我們所經歷的那些表面上看起來不好的事一些積極的意義,比如高中住校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但是認識了很多好朋友,還變得越來越獨立;低學歷的父母雖然不能輔導你的功課,但是能夠一直支援你上大學,而不是高中畢業就輟學打工。目的論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明白,問題不在於發生了什麼,而在於我們如何詮釋它。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被過往的重重經歷所束縛。不要為自己選擇可憐的受害者角色,不要為自己選擇可憐的人設,為自己構建一個積極的視角,搭建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為世界賦予一些對於我們自己而言的意義,人生就會處於一種樂觀的狀態。

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如果不喜歡當下的生活方式,那麼不妨再給自己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你是不是在想,重新選擇會有很多困難,很多風險,選擇安於現狀是最舒適、最安心、最適合自己的?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我想你現在一定不會覺得太幸福,因為你總會在想要改變但又害怕改變的糾結狀態種苦苦掙扎,白白消耗歲月,總的來說,你害怕別人的評價,害怕自己在人際關係種受傷,而這其實就是缺乏一種面對未知、面對外界的評價的勇氣。

正是這樣的一種害怕,使我們難以獲得幸福。

想要找尋到獲得幸福的勇氣,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摒棄現在生活方式的決心。記住阿德勒的目的論: “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沒有影響。”

以前學業中斷沒有關係,再接著讀就是了,以前沒有學會沒關係,再重新學就是了,以前工作的不開心,再找一份開心的工作就是了,以前沒有遇到喜歡的人,再努力尋找就是了。即使現在所經歷的一切沒那麼好,也不是因為你不好,更好的你正在你付出努力的歲月中一點點積澱著,緩步向你走來。

其實呀,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在乎別人的眼光,在乎和別人相比自己怎麼樣呢?與其關注他人,不如將現在的自己和那個理想中的自己做對比。

一切的指向中心都成了自己,現在的自己與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不與他人競爭,而是在不斷超越自我。

不把其他人看作競爭對手,而是看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交往中就不存在權力之爭的誰對誰錯,而是哪些觀點補充了自己的知識盲區,能夠更溫和的應對與人的交往。

我們當下的行為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為了自立,另一個是為了與社會和諧相處,總的來說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快樂融洽的生活。

相對應的支撐我們心理建設也有兩個目標,一個是建立我有能力的意識,另一個就是建立人人都是我的夥伴的意識。

那麼,我們如何能實現行為和心理的雙重目標呢?

可以從直麵人生課題開始。

3. 人生三大難題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這些人際關係可以分為三大類:工作、交友、愛,這三大類可以統稱為“人生課題“。

在面對這些人生的課題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既不干擾他人,也不被他人干擾。比如在工作中不要因為他人的評價否定自己,在交友中不要因為一段關係的失敗就否定自己,面對不和諧的關係,不要想著去改變誰、控制誰,而是要學會運用“課題分離“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關係。

課題分離就是當你面對人際關係的矛盾時,冷靜下來想想,這件事最後是由誰承擔責任呢?如果不是你,那就把選擇權還給對方吧。就像你不能強迫孩子學習、強迫別人愛你,強迫是沒有意義的。

不要想著能夠改變別人,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4. 如何丟掉煩惱?

想要從充滿煩惱的人生課題中解脫出來,就要學會把對自己的執著轉化為對他人的關心。不再執著於他人怎麼看自己、自己是否被接納被認可,而是轉化為在與人的合作之中,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能付出什麼,建立起一種共同體的關係。

想要與他人建立共同體的關係,可以從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這三個方面入手。

自我接納不是單純的肯定自己,而是更為深刻的認識自己,透過課題分離認識可以改變的事和不能改變的事,接受那些自己沒有辦法改變的事,讓自己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

他者信賴是指當我們在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在人與人的關係中,無條件的信任對方,不去想自己是否會遭到背叛,只單純的想自己能做什麼。如果總是小心翼翼,那我們很難和別人建立深厚的情感,所以大膽一些吧,去無條件的信賴你的朋友,如果有感到悲傷的時候那就停下來坦然的悲傷,接納自己的種種情緒,整理好再重新出發。

他者貢獻是指我們透過為他人奉獻而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工作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他者貢獻,我們在奉獻付出中找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找尋到工作的意義。而這種“我對他人“有用的貢獻感常常讓我們覺得幸福,所以阿德勒認為貢獻感=幸福。

想想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做志願者的時候,是不是都會覺得特別開心,那些行為沒有帶給你金錢,但是卻能夠讓你從心底覺得開心,覺得自己很棒。這大概就是奉獻帶給我們的禮物,一切美好都可以使雙方都愉悅。

對於一個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大概就是不喜歡自己吧。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當我們能夠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運用阿德勒的心理學觀念,朝前看,找到自己的目的,去改變,去探索,去付出奉獻又不干預,把課題分離踐行到底,建立一個自己舒適、他人也舒適的當下,我想無論是這一刻還是未來的任何一刻,都會喜歡這樣的自己的。

把那盞屬於你的聚光燈打向“此時此刻“,相信”我的力量無窮大“,幸福和成長的鑰匙就在你的手中。

1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四十不惑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