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語言背後的情商和智慧更重要

人們會習慣於根據你說的話來判斷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修煉語言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修養身心,提升品德的過程。當我們的品德變得更加高尚,當我們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真誠,當我們能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時,對方是不可能感受不到的。

而做到了這些,同時讓對方感受到了這些,我們的交流又怎麼可能失敗呢?我們的話怎麼會不進入別人心裡呢?

如果你希望成為演講家、政治家、或是作個有說服力的人,你首先要學習的就是真誠和尊重。你要充分尊重對方,使他覺得你今天是真要跟他「說一番話」。那麼對方自然會尊重你,會認真地聽你的話。

大到兩國間的交流合作,小到朋友間的閒聊,都需要這種真誠和尊重。

如果你是父母,今天你要訓孩子,你會選擇在什麼樣的情境教育他呢?你可以一邊炒菜一邊罵,也可以在餐桌上瞪起眼睛,講你的道理。

你還可以晚上敲他的門,問:「孩子,我能不能進來,跟你講幾句話。」你甚至可以早早在他書桌上留個字條,寫著:「孩子,今天晚上九點,我會到你房間裡,跟你談談。」

這幾種方式比較下來,你覺得哪一種會讓孩子更加重視?哪一種教育方式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很明顯,越後面的方法越能引起孩子的重視,教育的效果越好。但是,很遺憾的是,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都選擇了前者。

無論你打算講的事情有多重要,只因為你選擇了這種炒菜、吃飯這種充滿生活化、隨意化的場景,你的話題不可避免的就變得很隨意了。

在談話的方式和態度上,你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又怎麼能奢望孩子對你的話有足夠的重視呢?如果讓孩子覺得這不過是飯桌上的小事,他就不會在意;但如果讓孩子明白你是在鄭重其事地和他探討一些問題,那麼他自然也會以嚴肅的態度對待你和你提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尊重對方,我們要將心比心,時時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每個人都急切地渴望著表達自我,但很少有人認真聽對方在說什麼,關心別人怎麼想。

所以,理解和同情他人就成為了一種特別高的修養,而一旦真正具備了這種修養,你就很容易掌控談話的節奏,真正將話說進別人心裡。

小鄭和圓圓是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兩人很是相愛,但卻常常吵架。有一次,圓圓出差回家,小鄭開車去機場接她,等了很久才看到圓圓。一見面,小鄭就怒氣衝衝地抱怨圓圓出來的太晚。

圓圓也有點不高興,反問道:「飛機誤點,你難道不知道嗎?」小鄭更生氣了,說:「我不知道。但我已經等了兩個半鐘頭了。」圓圓提高了嗓門,說:「我不是叫你先打電話問航空公司嗎?」兩個人都聞到了空氣中的火藥味,於是沉默著不再說話,只是在心中相互埋怨。

後來,兩人在沉默中開車回家。圓圓有事,就先回了公司,將朋友送的蜜棗遞給了小鄭,讓他和孩子先吃。晚上,圓圓帶著一臉的疲憊回到家裡,還沒吃飯。 小鄭趕緊把一個餐盒往圓圓前面一推,洋洋得意地說:「我就猜到你沒吃。我剛才特別為你帶了一份,菜比我們吃的還好。」

圓圓點了點頭,就開啟餐盒,開始吃飯。小鄭坐在旁邊看,不知該說點什麼,看見盤子裡的三個棗子,伸手過去拿了一個,正要咬,又放回去,換了個小的回來。

再把剩下的兩個棗子推到圓圓面前,對圓圓說:「一共只有五個,孩子挑了兩個最大的吃了,我只吃了一個最小的,你勞苦功高,剩下的兩個給你。」

如果你是圓圓,這個時候應該說些什麼呢?如果是會說話的人,在看到小鄭為她多買的便當時,就應該先開口表示感謝:「哇。你真貼心。怎麼會猜到我沒吃晚飯。」

如果圓圓能夠這樣直接友善的表達自己的心意,就不會引起任何誤會,付出的人會感到欣慰,接受的人,也能體會到溫暖。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圓圓一把將盤子推了回來,煩躁地說:「你不要說了好不好?你剛才挑個小的,我早看到了,你的好意,我心領了,統統給你吃,我不吃。」

而小鄭抬起頭來,也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是怎麼搞的,怎麼我好心沒好報呢?我照顧孩子、接你下飛機、給你買便當、給你留大的棗子,你就一點感激的心都沒有嗎?」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猜得到,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呢?圓圓又是不是真的沒良心呢?小鄭又是不是一直在付出,沒有一點問題呢?其實也未必。我們要知道,小鄭和圓圓在一起很多年了,相互間的付出已經從戀愛中的濃情蜜意,發展成婚姻中的義務和習慣了。

他們當然理解對方對自己的愛和關心,但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另一半日復一日地在你面前邀功,三天兩天,你會感動和感激,但三年五年,恐怕只能讓人覺得煩躁。

而故事中的兩個人,他們雖然都很積極地為對方付出,但卻從來沒有真正將心比心,從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想想,如果小鄭理解圓圓出差歸來的疲憊,公司事情很多的煩躁,只是默默地為圓圓排憂解難,而不是一直炫耀自己做了什麼,圓圓還會和他爭吵嗎?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圓圓能不感激他嗎?

其實,很多事情,你只要做就好了,何必一件一件說出來呢?你付出了,懂得的人自然可以看得到。

我們每個人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朋友,他送了你一件禮物,你本來滿心歡喜,對他也非常感激。但他卻反反覆覆地在你耳邊唸叨著這件禮物有多貴,多難買,多好用......你說了一遍又一遍感謝,但無論你們談什麼,他都能將話題重新繞回這件禮物上。

幾個回合下來,相信你心中的感激之情已經基本歸零了。

所以,把話說到心窩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情」。這個「有情」,不僅僅是你能真心實意地對待對方,為他付出。更重要的是,你先要用自己的心,去想別人的心,不是在意你想給什麼,而是思考對方想要什麼。

簡單來說,別人一直邀功,你聽了會不高興,那麼當你為別人付出了很多的時候,也不要一直炫耀,惹得別人不開心。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別人的感激很重視,那麼當你看到了他人的付出時,從對方希望獲得認同和表揚的心理出發,你就應該主動表達你的感謝。

將心比心,不邀功,常感謝,才能讓你的愛得到應有的回報,才能讓你的每一句話都進入到對方的心中。把話說到心窩裡,還需要我們學會真誠和尊重,學會將心比心,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容人之量。

我們都知道,懟人是一件很爽的事。我們常常會為自己的言語中夾槍帶棒,諷刺別人的時候一針見血而感到自豪。心中想:哎呀,我真的是太機智了。你看,對方已經被我懟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誰讓他叫我不開心了,我就是要罵他。

的確,這種不留餘地的做法的確很解氣,但是,真的有這種必要嗎?

比如,你前一陣子生病,大家都來問候,偏偏有個老朋友一點訊息也沒有。今天遇到了,他一見面就搶著說:「哎呀。知道你病了,打了好幾次電話給你,都沒人接。」還裝樣子,接著說:「我都急死了。」

你心想:「得了吧。我電話在生病前才換的號碼,只要撥原來的舊號碼,就有錄音告訴新電話,你要是打了,最少會知道我換了電話,而且我都在家。」但是請問,在這種時候,你是應該當面拆穿,還是表面道謝,心裡記住呢?

聰明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對方可能是真的不在乎你這個朋友,才敷衍了事,但也有可能是真的很忙,一時忘了你,但同時又不想讓你傷心,才撒謊騙你。無論出於哪種,都沒必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而去揭露他。

從個人修養上來說,我們需要有容人之量,如果別人的錯誤沒有對你造成嚴重的傷害,我們都可以選擇原諒。真正會說話的人懂得怎樣照顧別人的情緒,所以有些話可以說,但選擇不說,這是氣度的表現。

更何況,我們的話不僅是說給對方聽的,也是說給旁觀者聽的。

談話的技巧只是它的表現形式,內在的高尚品德才是驅動這種技巧的真正動力。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話,不是絢爛的言辭,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一顆溫柔、真誠又寬廣的心。

後記

書教我們那些話該說,那些話不該說,而且讓我們明白說話的場合和順序有時比說話的內容更加重要。

而語言是內心的表達,從一顆溫暖、善良、寬厚的心中流淌出來的話,才能輕鬆地進入另一個人的心窩裡。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沒有結果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