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蓋瑞·查普曼《愛的五種語言》寫到:“一句稱讚的話,可以讓我多活兩個月”。的確,我們都希望被稱讚、被鼓勵,我們渴望他人謙和地與我們說話,沒人會討厭別人說「好聽的話」。
《愛的五種語言》
所以,好好說話是生活中的必修課細說生活中的爭吵有多少是因為我們不能好好說話所引爆的。尤其是在家庭裡,我們經常會因為一句話而吵得天翻地覆。
舉一個很多家庭都可能出現過的實際案例,兩口子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本來互相體諒、忍讓就過去了,結果卻摔盤動刀,雞犬不寧,夫妻關係亮起紅燈。
同樣的場景,如果我們好好說話,必然能帶來不一樣的反饋。都說家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講理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用謙和的話語,向對方提出請求而不是要求。提出請求是把自己的需要說出來,而非抱怨對方的不足。
既然是請求,那麼我們的態度就不會咄咄逼人,也就更容易被對方所接納。要求是要對方必須做到,期望很高,一旦被拒絕,情緒就會很糟糕。但是請求就會給對方以選擇,如果對方做了,我們就會特別的滿足。
羅振宇在《奇葩說》中說: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說話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會說話的人,容易弄巧成拙,引人誤會,會說話的人,卻能化腐朽為神奇,如同春風化雨般讓人心曠神怡。
馮驥才在《俗世奇人》一書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清朝有一個叫楊巴的生意人做得一手好茶湯,很多人慕名而來。有一次,一位大官來到店裡,但是當楊巴將茶湯送上去的時候,這位官員很生氣地把茶碗直接扔到了地上,碗被摔得粉碎,周圍的人都嚇得不敢吭聲。
這時跪在地上的楊巴,看到地上的茶湯上浮著芝麻碎,明白了原因:這位大官一定是將芝麻碎看成了髒東西。
如果當眾戳穿這位官員連芝麻碎都不認識,這樣會讓對方很沒面子;但如果不解釋,又難以讓對方息怒,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機智的楊巴連聲求饒,不好意思,小民不知道大人不喜歡吃芝麻碎粒,我再去給你換一碗,希望大人您原諒。
巧妙的一句話,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如果他當時憤憤不平地堅持自己的茶湯沒問題,是官員不識貨,估計少不了挨板子。
會說話的人,能夠恰到好處地化解危機,不會說話的人,卻容易惹禍上身。古訓說得好,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一個人說話過於鋒芒畢露,必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甚至引來禍端。
而有些人,明明是心懷好意,卻因為心直口快,直腸子不拐彎,而容易得罪人,瞭解他的人會幫忙解釋說他是“率真”,說他“刀子嘴,豆腐心”,但不瞭解的人,卻會因此心生芥蒂。
好好說話,不難卻不會好好說話並不難,一對學歷閱歷沒要求,二對年齡性別沒限制。可是真正在生活中會好好說話的人並不多,我們有意識去說的時候發現自己居然不會。不說出口成章,起碼要避免出口成髒。
書中作者說[口頭的讚揚,或是欣賞式的話語,乃是“愛”的有力溝通工具] 而我們中國人很靦腆,總是羞於表達愛;我們也比較謙虛,很吝嗇對自己人的讚美;我們更是窩裡橫,把所有不好的情緒都留給最親密的人;正因為這樣,我們很多婚前恩愛有加的情侶變成了婚後爭吵不斷的夫妻。並不是我們不想好好說話,而是我們好像習慣了就是這樣,指責、抱怨、翻舊賬……
好好說話,再難也學會好好說話,不僅僅是讓對方感到舒服,更是讓自己舒服。試想每一次的爭吵,必定是兩敗俱傷。敢問用指責、抱怨的話語與別人對話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是滿滿的憤怒和傷心。所以,再難也要學會好好說話。這樣不僅僅讓家庭更和睦,更是讓自己的幸福指數更高。
好好說話,多學和多用現在有很多的文章,也有很多的書籍和電影電視劇,都提供我們很多的素材。找個本子把你覺得聽著舒服的語句記錄下來,再說出來。其次,學會觀察家裡人的一些優點和好的品格,及時地進行讚賞。最後就是堅持說,把它當作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起來。慢慢會發現,當你開始改變的時候,你身邊的人和事都會隨之改變。
好好說話也是情商高的表現,一個會說話的人,無論情緒怎樣、壓力多大,都會懂得心平氣和地說話。而情商低的人,容易被情緒控制,從而口不擇言,話一說出口,便暴露了弱點。
在對話過程中,如果意氣用事,便很容易偏離目標,引發爭吵。《關鍵對話》一書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部分影響生活的事情,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都是溝通不善而導致的。”
好好說話就是一種修養,既能幫助自己人生路順暢,也能得到別人應有的尊重。人生路長,想讓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遠,就從好好說話做起。
如果你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太會說話,請千萬記住,憤怒的時候、激動的時候,儘量少說話,別下任何定論,別做任何決定,時刻牢記這8項說話原則:
著急的事,慢慢地說;
尷尬的事,幽默地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沒發生的事,別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別人的事,不要說;
傷人的事,不能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把愛分享出去,分享也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