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學畢業十週年同學聚會,閨蜜沒來。
聚會前半年,同一個宿舍的姐妹就在群裡各自嚮往、互相鼓勵,唯有閨蜜,一言不發,好像失蹤了一樣。
閨蜜的生活多彩且精彩,健身、讀書、旅遊、創業樣樣都很優秀。在她18天練出馬甲線的時候,我欣賞她;在她創辦自己服裝品牌拿到第一筆訂單的時候,我佩服她;在她漫步西湖聽風賞雨贊花的時候,我羨慕她。
說實話,如果生命的河流可以逆流,我願意重新選擇,不輕易對生活束手就擒,熱烈奔騰......
但是,面對世俗,“三十未立”的閨蜜內心還是充滿了畏懼和逃避,她活出的“自己”也只是我們這些同齡人想象的“自己”。
01 逃出自己畫的圈
曾經有調查顯示,女性在參加職場會議時,通常都不會往前坐,而選擇一個“安全”的位置。
這種隱性的不自信和不確定,在很多時候其實都在阻止自己的前進,阻礙了自己過本想過的那種生活。
“我可能不行”,“還是算了”,“好難,恐怕我沒辦法”.....往往生活還沒放棄你,我們卻選擇自我放棄。
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不會”這回事…當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時候,你自然就什麼都會了。
潛意識裡,很多女性都給自己樹立了假想的自我,自己想象的別人眼中的“自己”。往往,這個標準太高,達不到失落,達到了驚喜。
《乘風破浪的姐姐》藍盈瑩、吳昕是兩個完全對立的女性角色,藍盈瑩好強,追求優秀,時刻給自己鼓勁,“只要我想做,沒有做不到”。吳昕,對自己能力不確定,所以選擇了她認為能力強的藍盈瑩,想在別人優秀的“保護”下,不被淘汰,當被“逼迫”打雞血、往前衝時,自己慌了,覺得完全不可能。她們誰都沒有錯,可是,就像是活在觀眾劇本里的人物,捨棄了初心,成就了“別人”。
記得有部電視劇的女主,在她落魄時,有人問:“你憑什麼硬氣?”,她說,硬氣不是靠環境,而是靠心態。
請撕碎積攢的標籤,不要畫地為牢,生命無限可能,我們要保持這種信仰,學會肯定自己,與真實的自己做朋友,應該為充實生活努力,而非拼命證實自己。
02 請成就“孤獨”
愛情可以為一個女生錦上添花,但絕非不可替代。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改變,只會因為你的懦弱而愈發糟糕。
不結婚、不生孩子、一個人過,很正常,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而不正常的是我們拒絕改變的思維方式。
很多大齡未婚女生害怕過年回家被逼著相親,一到春節前夕,各種媒體就拿這個話題來炒,想問一句,有意思麼?
一笑了之即可,社會文化的大趨勢我們無法把控,但是要不要做一條自由流淌小溪,不隨波逐流,享受自己的清歡,我們可以自己選擇。
抖音旅行博主“itsRae”,一個女孩,一個揹包,一架相機,走遍了天涯海角,透過她的視角看世界,長髮及腰也可以沙漠越野,文藝淑女也可以力拔千斤。她的勇敢不是魯莽,她的獨立不是孤單。她在自己的世界裡翻轉出了最美麗的花樣,聽見自己的吶喊,迴應自己的需求,是最無限的自由。
孤獨,是人一生的常態,沒有誰和誰能時刻相伴、生死相依,學會和自己相處,喜愛自己,其他,隨緣好了,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一生很長,最終,我們只能自己陪著自己走,慢慢來,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有時候,確實是這個世界錯了。
03 慢慢來,彆著急
B站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後浪》宣言: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現實中,焦慮、迷茫成為了一種常態,渴望成功,渴望被人關注,渴望生活像速溶咖啡一樣,短時間就融合了所有味道,令人振奮。
《奇葩說》選手許吉如曾分享過她剛入職的經歷,卯足了勁兒,往前奔跑,不顧一切。凌晨五點,結束加班,從寫字樓走出,三個小時後,又要打足精神,開啟新的一天的工作。她說,這樣的工作節奏很充實,但是她沒有生活,沒有時間思考,被填滿的自己,內心隱藏著巨大的空虛。
她的領導點醒了她,工作和生活都不是衝刺賽,而是馬拉松,需要學會均衡能量。
“出名要趁早”,“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多少人只爭朝夕,卻錯過了細水流長的美好。
不要用年齡定義生活,什麼年齡做什麼事,說的是合適,卻不是絕對。想做什麼就去做吧,沒有來不及的開始,只有遲到的行動。
喧鬧任其喧鬧,自有我自為之,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女生,請驕傲一點,不要因為膽怯而放棄自己嚮往的生活,也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們必須習慣,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卻沒有紅綠燈的事實。你還有好多未完成的夢,你有什麼理由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