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羊群為伴,虎豹獨行,英雄的歸處永遠是孤獨。

01

不合群的人,有兩種。

一種是自身優秀,思想獨立,不屑於從眾,喜歡獨處,另一種是性格內向,對社交也有一定的恐懼,不知道如何融入別人的群體,只好獨來獨往。

就拿同學在宿舍相處這件事來說,很多同學的“集體主義”非常明確,比如,一起上課、一起打遊戲、一起去圖書館讀書、一起去外面吃海底撈等等。

只有極個別的人會特立獨行,選擇不合群,都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去圖書館讀書....這種行為,在其他同學眼裡看來,如同異類,是不好相處的典型,可能還會集體排斥他,不把他打當成室友看待。

因此,選擇不與室友合群的人,常常會受到和別人有所區別的待遇,最常見的,莫過於所有人對他愛答不理,冷落他,甚至還有嘲諷,給他搞惡作劇。

所以,一個人被孤立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事情,縱然自己是生活的強者,也很難去做到萬事不求人。於是,就有很多人陷入“假裝很合群”的症狀裡。這在心理學上也稱之為“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個體喜歡從眾,隨大流。

02

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仔細想想,一個人每天帶著面具生活,逼著自己和那些不喜歡的人打交道,要不了多久,便會忘記自己原本的模樣。

心理學家安東尼·斯托爾曾經講到:“過度陷入人際關係,反而會讓我們與自我日漸產生隔膜。”

對於這句話,32歲的王女士深表認同,除此,她也很喜歡《烏合之眾》裡的一段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說起王女士,她已經結婚5年,也經歷了很多,以前剛畢業走向社會的時候,天天都這個姐妹,那個兄弟的,和誰都能玩到一起。

但自從結婚家裡出了點大事,需要用錢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肯伸出援手。

都是手裡沒錢,讓她找別人再看看,也就是在這一刻,她明白了,人性是自私的,年輕時她總想著:合群會有好人緣,有事別人可以幫一手。

現在看來,合群就是在浪費時間,當你選擇合群的時候,就意味著,你要付出時間、精力、金錢這些東西,而對於合群,是真的是喜歡還是在偽裝,只有自己的內心最清楚。

03

如果你假裝合群,逼著自己參加一些低質量的社交,進入不喜歡的環境裡,心真的很累.

與其讓自己心累,還不如把用在合群裡的時間,精力跟金錢,都投入到自己身上,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活出真正的自我不好嗎?

合群與不合群,王女士還是喜歡後者,因為合群往往是一群人的狂歡,而成長,更需要的是一個人敢於面對孤獨。

總之,人生在世,不要為了合群,而強迫加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反觀那些優秀的人,通常都只合自己該合的群,並在孤獨中,腳踏實地的提煉自己,為自己增值。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時間往往比愛情更真實:面對背叛,正確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