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眼就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人,一定都非常厲害吧?
前幾天與朋友阿坤聊到996,我正擔憂阿坤的想法會不會與網路上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把996的出現,視為企業主的根源。
可誰料阿坤話鋒一轉,“996的出現,根源不僅僅只是公司,監管的失察,很大程度上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阿坤真厲害,一眼就直擊到了問題的要害。”我心想。
在網際網路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獲得了空前的閱讀機會,但這種閱讀機會,反過來又會作用到我們自己身上,造成一種“資訊繭房”,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繭房裡,自說自話,自得其樂。
而看透事物的本質,是在這個資訊爆炸,急速變化時代的安身立命之本。
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01唯有看清事物的本質你才能做自己的主角如果你回顧一個人的一生,在這個時代,我們大致只會經歷兩種事,一種是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一種是在他人身上發生的事。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從進入大學到畢業工作,從戀愛再到結婚生子,這是我們的故事。而他人身上的事,這就包括了社會熱點、朋友親人之間的問題等等。
而這裡的問題是,每當你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都是如何去看待和解決它們的?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問題,我們都需要善用看清事物本質的方法去解決。
大學選什麼專業?擇偶用什麼標準?職業規劃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996?是該選擇首付還是全款?
上訴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不僅僅只是困擾我們自己,也困擾著大多數人。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就是給這一系列大問題做註腳。
阿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70後,從高中畢業開始,阿烈就進入了建築行業,勤勤懇懇幾十年下來,阿烈的生活依然沒有多大的改善。
兩個女兒上了初中,可阿烈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沒有太大的改善。前幾天我與阿烈聊天,談及此事,阿烈問我,“這幾十年來我每天都勤勤懇懇,自以為算是勤勞付出,為何卻依然無法掌握財富?”
我告訴阿烈,決定你財富值的,不應該僅僅只有勤奮這一個指標。放在整個社會競爭中來看,勤奮不過是最基礎的競爭力,真正決定你財富值了,除了勤奮之外,你還需要具備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
“換句話說,除了勤奮之外,你還應該具備更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說。
看清事物的本質,不是吹毛求疵,而是要學會讓自己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重要卻又不那麼緊急的事務上。
02比勤奮更重要的是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勤奮重要嗎?
我相信沒人會認為勤奮作為一種品質,它不重要;但另一點又在於,勤奮作為一種基礎品質,它儘管重要,可在如今,“勤奮”這個詞彙,已經爛大街了。
今天的上班族們,哪一個不是起早貪黑,他們不夠勤奮嗎?今天的務工人員,哪一個不是全年無休,他們不夠勤奮嗎?
在行為經濟學著作《稀缺》一書中就曾指出,大部分人都把勤奮用在了對於生活瑣事上的關注上,大部分人忙著洗衣做飯,忙著柴米油鹽,這種過度的精力關注,會讓我們形成管窺之見,從而忽視那些真正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的稀缺之處。
如果你能看透事物的本質,你就應該知道,比起焦慮和擔憂,當下的學習才是真正重要的;比起關注柴米油鹽,堅持做那些長久給你帶來利益的,才是真正重要的。
健康是重要的,學習是重要的,堅持做一件長期具備回報的事情,這些都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會常常枉顧這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這是我們愚蠢嗎?
不,這只是我們缺乏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
或者說,這是由於在你的認知深處,你覺得這些東西並不重要,因此你沒有做出與之相應的行為。
你更喜歡那些短期內能夠為你帶來愉悅感的東西,例如喝酒、沉迷遊戲和短影片當中,這種即時反饋,會讓我們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本質,是一種延遲反饋;本質,是事物的底層原理;本質,也是我們的第一性原理。
03系統性鍛鍊讓人人都能具備本質思維什麼是本質?
在傳統物理學中,一切都是有序的。一切都是由A到B再到C的,當我們看到C的時候,我們能夠推匯出原因A來,這就是本質。
也因此,愛因斯坦才會說出那句非常有名的論點:上帝是不擲骰子的。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今天,透過系統性的鍛鍊,其實人人都可具備本質思維。
構建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點,就在於打破“資訊繭房”。
換句話說,我們越來越傾向於這種“志同道合”的交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人與類聚,物以群分變得越來越分化。
即你的觀點要麼是越來越頑固僵化,要麼是越來越鞏固吸收建立你的知識體系。
這對於我們建立本質思維來說,同樣是有利有弊的。
從某個角度來講,這是優勢;但從提升和新知方面來看,這反而會讓我們處於一種資訊繭房的狀態,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會高度分化,會變得越來越封閉。
因此,要想建立看清事物本質的思維,我們第一步就需要打破資訊繭房的狀態。多吸收外界的觀點和樹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具備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如何打破資訊繭房呢?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對此曾說:“今天的書刊、資訊、搜尋工具足夠豐富,只要肯用心,一個人可以從基本的閱讀能力、最起碼的思考訓練底子上,自己摸出道路來。”
書刊、資訊、搜尋工具,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主動去找,主動檢索的知識,有了知識,才有了體系,有了體系,才能構建自己的本質思維。
本質思維,沒有捷徑可走,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地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並不斷去加以實踐。
04深度思考見賢思齊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我認為孔子的這句話,說出了本質思維的本質。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有人看見了“賢人”,想著去合影、去簽名,而有的人見著了“賢人”,想的是,我如何才能夠具備他一樣的學識和思維?如何才能與他看齊?
向身邊和社會中的優秀思考者看齊,而不僅僅只是發出一聲讚歎。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則是要告訴我們,即使身邊沒有“賢人”,我們也要學會內省,學會深度思考問題,而非只是不帶思考的臆測。
唯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唯有深度思考,才能真正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生活真諦。
你要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你要如何成為那個生活中能一眼看透真相的人?你要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每一份力,都用在了關鍵點?
問題的答案,都在事物的本質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