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還不知道有“書卷氣”這個詞語的時候,就曾經在一個冬日的午後,被一種美如幽蘭,透著淡淡墨香和書香的氣息所吸引。
那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暖冬,當時我不過八九歲的年紀,寒假在家閒來無事,便跟隨院子裡的一個姐姐去小鎮圖書館借書。借書的人很多,不大的借閱室裡,一位靠窗逆光端坐在角落靜靜讀書的中年女人,吸引住我的目光。她眉目清朗,神情專注,看上去已完全沉浸於書的世界,臉上流淌著一種不同於我熟識的她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所擁有的獨特氣韻,嫻靜優雅又超然脫俗,像是她手中捧著的那本書,墨香四溢。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小鎮的生活就像木心筆下的慢時光,沒有太多五彩斑斕的外界干擾,有很多人在讀書,但人到中年依舊讀書的女人卻並不多見,所以當時我就被她身上那種濃郁的書香氣息牢牢吸引住。我不由得暗暗猜想,書裡究竟有著怎樣神秘的世界,能讓她如此著迷,讓她在看書時有著那般明亮的光彩。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漸漸愛上了讀書,走上了自己的閱讀之路。
後來,我看過很多書,慢慢知道了書的魅力和魔力,也知道了“書卷氣”這個詞語,知道了當年在那個中年女人身上散發著的氣息就是所謂的“書卷氣”。
回想起來,在那個有著慢時光的舊年代,身上有著“書卷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幾乎每條街的院子裡都會有讀書的人,甚至還會有一兩個熱血沸騰的文學青年,誓將寫作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小鎮的圖書館雖然藏書不多,借書的人卻常常爆滿,文學不但浸潤著人們的生活,也讓人們打開了一扇面對世界,面對人生,審視生命的窗戶。
我的書櫃裡有一本專門介紹民國文人的書,沈從文、錢鍾書、魯迅、老舍、林徽因……並附有他們的生活照片。閒來無事的時候,我總會獨自翻閱這本書,不為別的,就只是想看看書中幾位文人的照片。即使隔著近一個世紀,他們身上那種濃濃的“書卷氣”,也能從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中,墨香嫋嫋地瀰漫出來。
我很喜歡那種長期被書香滋養後,臉上自然透露出的清純爽朗之氣。那是一種飽讀詩書後形成的高雅氣質與風度,透著墨的芬芳,留著硯的韻味,帶著紙的氣息,可以伴隨終生,甚至歷久彌香。
那樣的香氣,需要長期與書為伴,透過孜孜不倦地閱讀和思考,在幽幽書香潛移默化的薰陶下,境界不斷提升,胸襟變寬變廣,才能慢慢顯現出來。事實上,真正的“書卷氣”應當與博學、謙遜、高雅、悲憫情懷等美德緊密聯絡在一起,只有那樣的書卷之氣才是最醇厚最動人的。
遺憾的是,在網際網路、電子智慧時代,現如今,更多的人開始選擇讀屏,各種娛樂化的資訊充斥眼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早已打亂了往日安詳的氛圍,人們無法靜下心來讀書,表情裡有了焦慮,眼神裡有了浮躁,性格里有了戾氣,彷彿一夜之間,那些寫在臉上的“書卷氣”就成了一段遙遠的記憶。
前些天,我又一次去小鎮圖書館借書,昔日逼仄破舊的小樓,如今已被嶄新闊氣的高樓所替代,只是前來借書的人卻依舊寥寥無幾,沒有了當年人來人往的繁盛。那天,獨自坐在空曠異常的閱覽室,想到很多年前看到的那位安靜閱讀的中年女人臉上的奪目光彩,我不禁有些恍惚和潸然,那個屬於“書卷氣”的時代真的就這樣消逝遠去了嗎?
懷念舊時“書卷氣”,懷念那些與書相伴的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