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你以為的自己,是真實的自己嗎?

人的心靈,猶如一片幽暗的森林。不只旁人覺得神秘怪異、捉摸不透,就連我們自己,也未必時刻都能夠探清真相。

有時,我們以為內心對自己的理解,就是自己真實的樣子,可當經歷了某種現實挫折或打擊之後,真相忽然被揭開,才恍然發現,原來自己並非想象中的那個樣子。

W是一位時尚、獨立的女性,在某雜誌擔任美編。無論是自身樣貌還是經濟條件,都算是上乘的。不過,她的感情路一直不太順暢,來找我的時候,她剛剛結束維繫五年的婚姻。

說起那段親密關係,W經常會提到一個詞:恍惚。大概就是,回想起曾經的自己,以及當初所作的決定,有一種陌生的、恍如隔世的感覺。聽她講述,前夫其貌不揚,家庭條件也不太理想,隻身一人在大城市工作,無依無靠。從情感上說,W對前夫的喜歡程度並不強烈,充其量就是聊得來,覺得他成熟穩重,能包容自己的任性。

為什麼要嫁給一個外形不是自己喜歡的,情感上又並不是那麼濃烈的人?

W提到一個關鍵點:“和他在一起,感覺很安全,好像永遠都不用擔心被拋棄。哪怕他的外表不是我喜歡的,經濟條件不太好……”那個時候,W對自己的理解是:我不介意另一半的外表,也不介意他的經濟條件,只要他對我“好”,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努力解決。她在前夫面前呈現出的形象,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善良的好女人。然後,他也得到了前夫的讚許和肯定:你很善解人意,你完全沒有世俗氣息,你無比珍貴。

生活是現實的,即便有風花雪月,也離不開經濟的支援。

W勤勤懇懇,努力工作,而前夫卻在婚後變得愈發懶散,最後甚至辭掉了工作,完全靠W養家。至於曾經那個一起努力買房子的夢想,顯得虛無縹緲。感到身心俱疲的時候,W也不敢停下腳步,依舊強忍著疲累往前走。

隨著身邊的一些女性朋友結交男友、步入婚姻後,W的情緒波動變得越來越大,她開始質問:我到底哪裡不如別人呢?為什麼自己會在親密關係裡漂泊,感覺身後空無一人,而別人卻都有了一個累的時候可喘息、可停靠的岸?

可當這些念頭冒出來時,W很快又會把它們壓下去,她會覺得自己“不好”,甚至給自己貼上“愛慕虛榮”的世俗標籤。就這樣,W一邊忍受著來自現實的痛苦,一邊壓抑著真實的感受,在所有人面前故作堅強,明明已經精疲力盡了,卻還假裝可以獨自應對來自生活的千軍萬馬。

促使W結束婚姻的導火索,是她在懷孕2個月時因勞累流產。她對婚姻生活徹底無望了,帶著受傷的身心,離開了那段糾結而痛苦的親密關係。事後,當我們一點點地去回顧W過往的經歷,並探討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時,她說:

“我羨慕那些在各方面條件上勢均力敵的伴侶,但我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擁有,我覺得自己只配得上一個條件不如我的人;我希望在疲倦的時候有個依靠,但我又不敢承認自己的脆弱,我害怕別人覺得我不夠好,最後離開我。”

再與W深入探討,談及早年生活經歷時,我理解了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W的父母早年忙於工作,又有重男輕女的思想。W身為長女,沒有體驗到父母給予的關愛,至少在她看來,比弟弟得到的愛要少很多。為了贏得父母的好感,她努力學習,爭強好勝,不給父母添麻煩,因而也就成了父母口中那個“懂事的、善解人意的孩子”。即便有需求,她也不敢提,害怕因為提出需求而遭到拒絕,或是不被父母喜歡。

心理學家卡倫·霍尼提出過一個理論:當兒童擔心自己不被父母或他人認可時,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與不安。於是,他們會在幻想中創造出一個他們認為的、父母喜歡的“自我”,來緩解這種焦慮。

通常情況下,這個假想的自我是完美的,優秀、聰慧、美麗、懂事。然後,他們會極力地維持幻想中的形象,害怕別人看到幻想背後真實的自己。不僅如此,當他們用這個假想的自我來對照現實的自我時,會覺得自己像個“冒牌貨”。

我們經常會談到“自我成長”這個詞,其實自我成長最大的考驗就在於:拋開對自己的理想化,只剩下真實的自己,你敢不敢去面對?你是不是還喜歡自己?

很多人都置身於和W一樣的處境中,既渴望活出真實的自己,又害怕看見真實的自己;既希望被理解和接納,又不敢把真實的自己呈現出來。最後,吸引來的自然就是不喜歡的人、無法活出自己的生活。因為從一開始,你就不是在用真實的自己與外界的人、事互動。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忘記過媽媽的生日嗎》【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