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生經歷有時會跌宕起伏,尤其是成功者,人際矛盾、事業起落甚至是常態,還有可能一時、長期或永遠從輝煌頂峰跌入無底深淵。

怎樣認識和度過這種人生大劫難呢?怎樣將它變得充實快樂而有意義呢?有三種方法可能對人的思想深處影響很大。

一是面對挫折三步法

第一步、分析這件事最壞能壞到什麼狀況。

不要心存任何僥倖,把事情向最壞處去想,看是什麼結果。

第二步、接受這個最壞的狀況,並總結出好的方面。

接受不接受這個最壞情況都必須得接受,因為不由我們,從此不要再怨恨和後悔過去;同時,分析有利的方面是什麼,開始積極地向前思考有利因素。

第三步、逐步改善。

從對我們有利方面入手,一點點改善這個最壞的狀況。

二是斯多葛心法

有個古老的哲學學派叫斯多葛派(Stoicism),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在公元前300年創立的,它強調身體聽命於心靈,感情服從於理智,把高尚品德和道德敗壞視為唯一的善和惡,一切身外之物都無足輕重。那個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在忙亂不堪的軍營中所寫的《沉思錄》,即屬此派。據說中國上任總理溫家寶把此書擺在床頭,看了不下百遍。

根據這個學派的核心思想創造出的一套心法就叫斯多葛心法,至今仍然流行於美國。該心法重點強調一個人遇事要寵辱不驚,做到堅忍、堅毅、堅定。很多人用這個心法指導自我修行,具體實施起來也分為三步:

第一步,接受不能改變的;

第二步,改變能夠改變的;

第三步,分清什麼是能改變的和什麼是不能改變的。

上述面對挫折三步法也可能由此而來,但由於此心法用哲學性的語言表達得更加邏輯、簡練和清晰,似乎就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說服力,深入體會這個心法,無論面對何種困難,都有一種超脫的感覺。

三是意義療法

猶太精神領域專家弗蘭克爾創造了心理學上的一個核心理念,既不同於弗洛伊德的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快樂,也不同於阿德勒的人活著是為了追求權利。他認為,人活著是為了追求意義。從此,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成為上述兩個學派之外的第三個心理學派,並藉此在心理治療上創造了著名的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的核心觀念是,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是其主要動機和動力,人大都是為了理想和價值而活,甚至可以為此付出生命。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地幫助人活下去。而且重要的不是生命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別人無法代替的,而你的生命也不會重來一次。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必須透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這個提問。一個人對待生命,只能擔當自己的責任。

即使每時每刻都面臨死亡,即使厄運無法改變,也能找到生命的意義,那就是能夠見證人類潛能的極限,就是將失敗轉化為勝利,將個人的災難轉化為人類的成就。個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義,那他不但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還會感到欣慰、快樂甚至幸福。

因此,意義比邏輯重要得多。人活著就是為了從以下三個方面尋找意義:

第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工作,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

支撐弗蘭克爾本人在滅絕人性的災難中活下來的原因,就是他要寫下他幾十年來心理治療的理論和經驗,也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在原來的手稿被毀後,他就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回憶、思考,在樹葉上記錄,這項工作就是他活著的意義。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做支撐,他就沒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他對未來的希望就會完全破滅,他就早已死亡,因為他正在經受的苦難是人間罕有的。

他的全家、妻子的全家都被關進了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和他的妻子及其全家均死於毒氣室中。他和諸多進集中營的人一樣,在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環境中薄衣露趾地勞作;吃著僅夠維持生命的麵包片,皮包骨頭地在跑風漏氣、潮溼泥濘的破房中睡覺;在每天都可能隨時從上工隊伍中隨時分開去毒氣室並用燒火爐化為灰燼的恐懼中生存。他三年時間前後被關押在四個集中營,他所受的苦難應該比有幾十年監獄經歷的曼德拉殘酷得多。

1945年離開集中營後,他僅用9天時間就寫出了這本書,隨後被譯成幾十種語言,銷售1200萬冊,美國圖書館評價它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絕地逢生的他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實現了他生命的偉大意義。其實,正是因為他追求這個偉大意義,才使他絕地逢生。

第二個,人活著是為了關愛他人。

弗蘭克爾在旦夕生死的苦難環境中,一直盡己所能地關愛他人,激發別人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專業,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具體困難。雖然能做的事情並不太多,但年復一年,也給了別人很多具體情感關愛和心理幫助,他從關心、愛護、支援、幫助他人中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他在那麼非人的遭遇中竟然活出了精神上的充實,他說世界的狀況不妙,但是除非我們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否則一切會越變越糟。

第三個,人活著是為了積極對待苦難本身。

面對苦難必須有勇氣,勇氣一旦失去,便無可挽回。苦難本身並無意義,但生命可以賦予它意義,因為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有意義。因為,人們在任何環境中都有選擇自己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在心理和精神層面,任何人都能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自由誰都無法奪去。那就當然可以把苦難當成變得有意義的機會。

苦難給人提供了道德完善的機會,有的人會運用它,有的人會摒棄它。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難,就在於是否找到了這苦難的意義。一旦明白了磨難的意義,經受磨難就像完成工作一樣。因為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沒有這些生命就不完整。

人接受苦難的方式,確實為他提供了賦予其生命更深刻意義的巨大機會,正是在這種極端困苦之下,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精神昇華。考門夫人說,監獄是偉人的住宅,患難始終是偉人的組成部分,這是公開的秘密。得勝的標準取決於忍受苦難的多少。使人痛心和受到損害的事,會把人鍛鍊得十全十美,震驚、壓力和毀壞都是比微笑更友愛的機會。

總之,弗蘭克爾認為生命的意義要比其他邏輯深刻得多。只求客觀的快樂和主觀的權利而沒有任何其他意義的生命,基本是不存在的。因此,他所創的心理學派比其他兩派更具有普遍意義。

你可能覺得弗洛伊德更有名氣,確實是這樣,這世上恐怕很難有人比他在大眾文化認知中更長盛不衰,而在專業圈內卻飽受批評,連原本為其信徒的阿爾弗德後來也背棄了他而建立自己的學說。這樣,再加本篇的弗蘭克爾,三個猶太人就建立了聞名於世的人活著究竟是為什麼的心理學三大流派,而其中弗蘭克爾其實影響最大。

弗蘭克爾40歲離開集中營,67歲又開始學習開飛機,並在幾個月後拿到了飛行駕照;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90多歲仍然與世界各地往來交流,每週回信;擁有29所大學的榮譽學位,可以說其光輝照耀著全世界。

弗蘭克爾這本書對世人影響太大了,因為它不僅是一套更加系統成熟實用的理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弗蘭克爾在德國納粹集中營的煉獄般經歷的現身說法。

有人說苦難就是苦難,只有回憶講述時才有可能是快樂的,但筆者也真的感到了苦難之中的快樂,而且從思想深處認識到了苦難也是快樂。這也許是大量閱讀中外經典和專注此書的一個結果。但確實也深深地感到,自己這些年的時間和精力都鑽到物質世界中去了,閱讀和寫作太少了,愧對自己的學歷、學位、職稱和經歷。

苦難本身確實是一種不幸,但也往往是一種幸運的開始。積攢著當下的能量,嚮往著遙遠的夢想,必須堅信,歲月的刻薄相欺擋不住生命的慷慨相愛。

有詩云,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叔本華說過,凡是發生的,從最大到最小都必然發生。

那,世上還有什麼可怕的!

1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傾聽的力量》:用心傾聽是一種態度,貼心慎言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