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談起錢這個話題,很多人可能會說:談錢多俗氣啊!但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無論你承認或不承認,生活當中確實有很多的事情是沒有錢萬萬不能實現的。

童年時,我們總是很單純很快樂!餓了有人給做飯,冷了有人給拿衣服穿,過年過節了又有人給買漂亮的玩具和禮物。我們都無需考慮這些東西從何而來。因為只要有人愛我們,我們最終就會得到。

有一天,我在輔導班的家長休息區無意中聽到兩個媽媽在聊天。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一個媽媽問另外一個媽媽:“這個寒假有什麼計劃啊?眼看著馬上要考試放假了!”另外一個回答到:“我早都安排好了!如果疫情不反勁,假期開始我們正常上輔導班的2門課,然後我給娃報了滑雪學校的滑雪營。喔,對了,還有這個春節我們計劃去南方旅遊過年,得元宵節能回來吧!你呢?”因為離的近我看了看那位孩子媽媽,她低下了頭:“這個假期也沒怎麼安排,我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我爸上次中風住院到現在還沒出院呢,經濟也緊張,我就給孩子在家附近找了個託管班,老師能輔導孩子下學期的課程,我也能省心,這個寒假他這邊的輔導班得暫停了,春天再考慮還繼續回來上不上的!”

聽到他們的對話,我很羨慕那個把孩子和家人的假期都安排的很好的媽媽!同時我也很同情那個因家裡老父親生病不得不把孩子的好輔導班換成家附近的託管班的媽媽。這兩種情況是不是我們生活當中很多媽媽的寫照呢?

選輔導班的時候,有錢的媽媽會在自己的資源之內給孩子找最好的老師,即使開車路上來回需要3個小時左右也在所不辭。而沒錢的媽媽會選擇離家最近費用盡量低的輔導班。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智力水平相當,忽略別的因素,哪個未來的結果會好一些?

旅遊的時候,有錢的媽媽會盡量安排有更好體驗感的旅行路線,讓孩子去體驗更高旅遊品質和感覺的目的地。而沒錢的媽媽,有的就挺佛系,去哪裡其實沒那麼重要,能出去就很好啦!有的明明也想帶娃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無奈摸摸自己的荷包想想還是近處走走好了!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社會和家庭對女性融入生活改變生活的目標越來越高。有錢的媽媽會去採購每週一花,裝扮自己的家庭環境,讓家人體會到美是無處不在的。而沒錢媽媽可能想著有那錢還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貼補家用。

其實有錢的媽媽和沒錢的媽媽最大的區別可能在於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當你經濟能力好的時候你對生活的期望和努力就會不一樣,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追求更好,相反如果經濟能力不好,生活的一地雞毛就已經可以給你累趴下,哪還有什麼時間去追求夢想?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謝謝你為我付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