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內在動機的第二種情況是提高自己的自主性,或者叫保護自己的自主性。我們知道外部的控制會削弱一個人的主動性,但是我們身邊難免會出現一些控制慾很強的人,其實控制慾是人的本能,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定的控制慾,只是有些人會表現出過度的控制慾。
比如有的人父母控制慾很強,有的人戀愛物件控制慾很強。在這種控制的環境下,怎麼去保護自己的主動性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影響自己身邊的環境,控制慾強本質上是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體現,所以核心思路是提升對方的安全感,讓他知道少一些控制結果會更好。
一方面是良性的溝通,透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你的感受、訴求,並且做出一些承諾。對抗性的溝通反倒會增強對方不安全感,引發更強的控制慾。比如我看一個法制節目,一對父子的關係就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父親控制慾強,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叛逆父親控制慾更強。最後關係鬧得非常僵硬、孩子甚至動手打他的父親。
另一方面就是用實際行動證明,少一些控制你的表現更好。你表現好了,對方會更有安全感,控制就會更少,從而進入一個良性的溝通迴圈。
那如果怎麼都影響不了對方,就離他遠一點,多跟一些支援自主、相互信任的人交往。
如果暫時還擺脫不了,也可以調整對這件事的看法,這是人最終極的自由,就是你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被控制,唯獨你對一個事情的看法別人無法控制。
這個我們前面講到過弗蘭克爾的案例,他在納粹德國的集中營裡面,親人都被迫害致死,他自己也是飽受折磨,但是在這種極端控制的環境下,他還是可以給這段經歷賦予意義,最終也是這種意義支撐他走出了集中營,在大學課堂上跟他的學生分享這段經歷。
總是就是面對控制,首先考慮能否影響這種控制,如果影響不了就遠離,遠離不了就重新賦予這件事情一個意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