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有些表現,雖然算不上是一種病症,可是給人帶來的困擾,可能並不亞於一場“疾病”。
楊絳老師說過一句話。
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敏感、多疑、過慮給一個人帶來的,往往是無窮無盡的困擾,很多時候,還會對一段親密關係帶來一定的傷害。
心理學伊爾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裡,明確地告訴我們,高敏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社會競爭中一種別具優勢的特質。
可是為什麼很多敏感的人,還會受到“想太多”的困擾呢?
楊絳老師的這句話,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想得太多,可是卻缺乏足夠的知識來對腦海裡這些發散的思緒進行管理,一系列的困擾便因此而來:
情緒容易超載;容易產生負面信念,對過去產生悔恨,對未來感到不安;更多的社交焦慮,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行動力弱。雖然想太多不是一種常規的心理疾病,可是為了研究這一種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質,有人將習慣性想太多的人稱之為過度思考者(overthinker)。
有研究指出,過度思考這種特質,與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有著緊密的關聯。
想太多的危害以前在公司裡,曾經被一個男上司騷擾過,後來傳著傳著,在同事的嘴裡,卻成了我為了升職去勾引他。
雖然現在換了工作,可是還是總覺得有同事在我背後議論我。
心理學家阿什利·卡羅爾認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投入了過多的關注時,它就會越滾越大,最後成為一個龐大的負面信念。
想太多的人,有更大的機率會遭受失眠的困擾,而缺乏充足的睡眠,是負面情緒產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過度思考還有可能會產生一些生理上的不適,比如頭痛、肌肉痠痛與腸胃問題等。
同時,一個想太多的人,也很有可能會在親密關係以及其他人際關係裡產生過多的負面想法,而且很多想法可能都是缺乏現實依據的。
學者們認為,過度思考與一個人的創傷經歷有著一定的關聯。
想太多,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是人們用來緩解自己內心傷痛的一種方式,用過度思考的方式來安慰自己,面對一些潛在的“危險”自己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了。
過度思考的五大表現被失眠困擾了很久了。
不知道為什麼,一躺到床上,情緒就很容易變得特別激烈。
要嘛想起白天自己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而後悔,要嘛為自己做了點什麼小事洋洋得意。
等冷靜下來之後,其實都是一些屁大的小事。
想太多,是一種生活裡很常見的困擾,它在很多人的生活裡都不時地出現過。
如果以下5種行為常常在你生活裡出現,那麼意味著,你很可能就是一個過度思考者。
1.入睡困難,很難停止腦海裡一些不斷重複的想法
在睡覺前,大腦就會變得異常活躍,會突然想起生活裡的一些細節,開始反覆地思考,有可能會懊悔自己的某些行為,也有可能是對於一些事莫名的得意,莫名的亢奮,無法入睡。
2.腦海裡常常出現自己出糗的尷尬時刻
每個人的生活裡,都可能會有一些很糗的事。常常陷入在對這些事情的回憶裡,懷疑自己的價值,並對未來的規劃產生了退卻的心理。
3.常常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常常覺得別人在暗示自己,尤其是覺得很多話裡藏“針”。
4.常常後悔自己說了什麼或沒說什麼
常常對自己做過或沒做過的事感到後悔,以及一些說或沒說的話。
5.對過去感到悔恨,對未來充滿擔憂
總在後悔和擔心,因此也很少去行動,去改變。
如何停止過度思考養成讀書的習慣其實挺不容易的。
一拿起書,就會忍不住地有想要刷手機的想法。
堅持了一陣子之後,才慢慢的克服了自己的這種慣性。
正如楊絳老師所說的,書讀得太少,實際上就是一個人想得太多的原因。
缺乏理性的自我管理,也就會不停地在自我的幻想裡不斷地暢遊,最後迷失在這一片漫漫的意識海洋裡。
要改變過度思考的習慣,多讀書,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什麼是值得閱讀的文字,也就成為一件需要做出決策的事情。
歷史書籍人物傳記個人成長心靈小說這幾類書籍,都是對於自我成長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的。
讀歷史能夠讓我們更整體性地來看自己,而不是陷入在一種區域性的思維裡;
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能夠讓我們客觀地去審視人性;
個人成長類的書籍,能夠讓我們找到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論指導;
心靈小說能夠讓我們代入到這些人生故事裡,產生一種新的體會。
除了閱讀,心理學者還提供了以下幾種方式,可以讓我們走出過度思考的困擾。
1.意識到自己的過度思考
“我沒有想太多啊。”
對於很多想太多的人來說,意識到自己想太多,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感受,對於自己來說,是特別真實的,即使是自己一些毫無根據的推理。
事實上,要識別過度思考的狀態,可以把自己的情緒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
焦慮或過度興奮,都有可能是過度思考後的產物,把這些情形記錄下來,建立一個自己的“過度思考檔案”,當這種情形再度出現時,也可以更加快速的識別出來。
2.培養成長型興趣
當一個人內心的情感無法找到一個投射的物件時,就很有可能會開始胡思亂想。
要如何中止這種過度思考,很好的一個方法就是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內心的波動在這些事情上得到一定的釋放。
畫畫、閱讀、寫作、園藝、書法、看電影等,這些都是一些具有成長特質的興趣,既能夠給人帶來樂趣,同時也能夠獲得成長。
刷短視屏、過度遊戲、賭博等,這種帶著沉迷性質的事情雖然能夠及時得獲得享樂,可是卻不具備一定的成長性質,只會讓人沉迷,而無法從過慮的坑裡真正解脫出來。
3.給自己的“思考”定個鬧鐘
叫一個人不要想太多,往往是一件適得其反的事情。
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念頭往往就會更加強烈,心理學家也用白熊實驗證實了這個觀點。
心理學家要求人們不要去想一頭白熊,結果這些被告知不要去想的人,實驗後想到白熊的頻次是最高的。
但這不意味著放任自己去沉浸在思緒裡,就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
給自己定個5分鐘的鬧鐘,讓這些想法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得到釋放,然後用10分鐘的時間把自己的擔憂與顧慮寫下來,最後把紙揉成一團或撕掉丟進垃圾筐裡。
這是一個有效的“儀式”,讓自己丟掉那些沉重的想法,繼續往前走。
4.接納當下的自己
過度思考,往往是無法活在當下的一種表現。
總是在思考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卻忘記了,把握當下, 才是每個人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
我們總在思考自己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卻忘記了,無論每個瞬間,自己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埃克哈特·託利提到,要把一個人從過去與未來拉回當下的重要方法,就是讓自己回到自己的身體的感受上。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自己的頭部、胸口、手部以及腳部等各個部分的感受。
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從思考的迷宮裡走出來,對自己產生一種真實的體驗感,成為一個感受者而不是思考者。
想太多,是很多人生活裡會經歷的一件事情。
過去無法更改,未來難以預測,唯有當下是我們能掌握的。
心理學家透過研究告訴我們,高度敏感是一個人天生的一種優勢,可是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利用,就會成為生活的一種困擾。
如果你正在經歷想太多的困擾,那麼就像楊絳老師建議的那樣,去多讀書,讀好書吧。
讓自己從那些過去與未來的思緒裡解脫出來,重新找會自己活在當下的那股力量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