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一戳關注,交個朋友吧。
婆媳關係就像冰和水,本是同源,卻又不同,慢慢相融才能溫情脈脈。
這是我婚後對婆媳關係的小小總結。
我剛剛結婚的時候,我媽和媳婦之間也有點小嫌隙。
這種現象很正常,兩個人在不同的家庭生活多年,彼此之間的生活習慣不一樣,總會有一點小矛盾。
婆婆和媳婦都是女人,婆婆也是從媳婦熬過來的,說到底,都是一樣的。
只是,婆婆苦熬二十多年,看慣世態炎涼,吃夠了酸甜苦辣,早就像一塊冰一樣,少了柔情,多了理性。
媳婦就和水一樣,在家庭裡緩緩流淌,潤物細無聲。
當冰和水在一起的時候,冰不願融化,水不想冷的像塊冰。
這個時候,就需要發揮我的作用了。
我既是老公,也是丈夫,需要做的就是給老媽和老婆升升溫,讓冰融化,給水加溫,最後婆媳關係漸漸融合,還帶著暖暖的溫度。
這是一個比喻,也是我多年來左右鬥爭分析總結出來的小妙招。
我和老婆結婚七年了,婆媳關係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也越來越和睦。
然而,我的朋友小童卻不明白如何處理他母親和媳婦的關係。
小童和媳婦結婚三年了。
三年中,小童夾在老媽和媳婦之間,左右為難,哄老媽不頂用,勸媳婦不好使,導致婆媳關係越來越緊張,家裡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吵。
小童性情溫和,對母親孝順,對老婆呵護,在外面是老好人,在家裡受夾板氣。
每當婆媳關係出現矛盾的時候,小童聽老媽說的在理,聽老婆說的也沒錯,總是左右為難,慢慢不敢再回家了。
其實,小童的媽媽在小區里人緣不錯,也是熱心腸,鄰里相處得很好。
小童的媳婦,待人接物都很有禮貌,在家也勤快,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每當家裡有客人,都誇小童找了一個好媳婦。
兩個性格都很好的女人,竟然經常爆發家庭戰爭。
不過,三年來,小童和媳婦很恩愛。
每次,婆媳之間出了問題,媳婦都看在小童的面子不計較。
只是,小童最近工作壓力大,實在不想回家處理婆媳之間的瑣碎事情。
小童不回家,是躲了清閒,可是兩個女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
小童媳婦一天拖一遍地,讓家裡乾乾淨淨的。小童媽媽說浪費水,“地就是讓人走的,這不能站,那不能走,一點家的樣子都沒有。”
小童的媽媽上廁所小便不衝馬桶,小童媳婦就說“一點水用不了幾個錢,不衝馬桶味道太大。”
就是因為生活裡的一件又一件小事,倆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突然,有一天,小童媽媽爆發了,歇斯底里的讓小童回到家,甚至用刀架在脖子上,逼小童離婚。
媳婦見狀,收拾行李就要回孃家,告訴小童,他要是想過下去,就搬到外面去,租房子也行。
一週的時間,婆媳就這麼僵持著。
媽媽天天尋死覓活,大喊小童不孝順,養他就是養了一頭白眼狼,要媳婦不要娘,堅持讓小童離婚。
小童想勸媳婦回家給母親賠個不是,哄老人家高興了,小童再哄媳婦。
但是,媳婦也鐵了心,堅決不同意,要麼搬出去住,要麼兩人分居。
小童和媳婦感情不錯,兩人都不想離婚。
要媽,還是要媳婦,小童簡直快要瘋了。
鬧到最後,媳婦使出了殺手鐧,把一張B超片子交給小童。這是一張孕檢B超。
結婚三年,媳婦一直沒有懷孕,小童也不著急,還經常安慰媳婦。
這下,小童傻眼了,回去告訴老媽,他媽也有點懵。
“孩子是不是你的?”
老媽的一句話,徹底讓小童炸了。
小童收拾了行李,來到老丈人家,決定和媳婦住在一起。
這下,小童的媽媽真的傻眼了。
原本每天早上就能喝到的小米粥,要自己動手熬。
天天干淨透亮的地板,擦起來真的不是一般的累。
身上穿的衣服髒了沒人給洗了。家裡的洗衣機,那些密密麻麻的智慧按鍵,怎麼按都不管用。
下樓扔垃圾,好麻煩,要走到小區的東牆根。
家裡衛生間裡的馬桶用完不沖水,味道真的難聞。
桌面、椅子、窗臺、衣櫃怎麼那麼愛落灰,擦一遍太累了。
……
自從媳婦離開後,小童媽媽的生活全都亂了套。她給小童打電話,沒想到小童出奇的強硬,回去可以,老媽以後再也不能找媳婦的麻煩。
不然,兩口子都不回去。
小童媽媽為了臉面還在堅持著,就是不服輸。
“我好不容易從媳婦熬成了婆,說媳婦兩句怎麼了。”
這句話反映了小童媽媽的錯誤心態。
其實,媳婦懂事體貼,即便婆婆有的生活習慣不適應,就出去多溜溜彎,多和老姐妹搞搞娛樂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舒舒坦坦的就蠻好。
非要找茬,凸顯婆婆的地位,真的不可取。
當然,小童的做法也有待商榷。
平時生活中,如果小童早強硬一點,對事不對人,媳婦做得對,就堅定地站在媳婦身邊。孝順老媽不能犧牲媳婦,不然冷了媳婦的心,矛盾處理不好,還會成為“攪屎棍”,搞亂婆媳關係。
同理,媳婦做錯了,也要講道理,但不能得理不饒人。
對老媽可以適當強硬一點,讓她知道媳婦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對媳婦要像對孩子一樣,道理可以講,但事後也要來個小驚喜。
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不一樣,就要具體分析。
某些矛盾中,可以對媳婦強硬,讓她懂得對長輩要孝順,對老媽像哄小孩子一樣,暖心安慰。
總之,遇到什麼事,看過錯在哪,不能婆說婆有理,媳婦說理也有理。
有的時候,確實難以判斷的時候,我還有一個終極大招,帶著老媽和媳婦出去搓一頓。
不管如何處理,記住一點,千萬不能得理不饒人。
不管老媽的錯,還是媳婦的錯,最後都是我的錯,下館子、吃火鍋安排上,沒有解不開的疙瘩。
家庭外出聚餐是增加交流的方式,有的時候,在家就不是講理的地方,在飯桌上交流交流,更容易讓彼此瞭解對方。